科研产出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干旱胁迫下初花期油菜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为油菜耐旱机制研究和耐旱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30个油菜品种(品系)为材料,研究初花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质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显著减小,而千粒质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度、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的耐旱系数与耐旱性综合评价值呈极显著相关,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耐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以耐旱性综合评价值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30个品种(品系)划分为耐旱型、较耐旱型、不耐旱型3种类型,其中耐旱型品种为丰油730、阳光2009、浔油8号。
优质高产油量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6号的选育
《江西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赣油杂6号是利用隐性核不育系G5034AB和浙油5002杂交选配而成的优质油菜杂交组合,具有高产、高含油量、耐病、熟期适中等优良特性,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了江西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栽培技术要点。
油菜苗期耐铝基因型筛选和鉴定指标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于长江以南区域,该区域铝毒害较为严重,铝毒害已成为限制中国南方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油菜苗期耐铝性评判方法,筛选耐铝基因型,以便减少和防止铝毒对油菜的危害。【方法】以浙油50、中油杂12号、南油杂1号等23个江西省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考查铝胁迫处理和对照的株高、根长、根茎粗、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叶和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叶和根中脯氨酸含量、SPAD等性状,以各性状的耐铝系数作为衡量耐铝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基因型油菜进行耐铝性综合评价。【结果】在铝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油菜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对铝胁迫的反应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的耐铝系数间均存在或大或小的相关性,使它们所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叠,这些单项指标不能准确评价各油菜品种的耐铝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0个单项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可代表油菜耐铝性86.36%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再根据4个综合指标值的贡献率求出其相应的隶属函数值,并依据各综合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进行加权,得到不同基因型的耐铝性综合评价值(D值)。通过聚类分析将23个油菜品种划分为3类,浙油50、德油5号、湘杂油2号等3个品种为耐铝类型,中油杂12号、丰油730等13个品种为中度耐铝类型,南油杂1号、创杂油5号等7个品种为不耐铝类型。为了筛选油菜苗期的耐铝性鉴定指标,分析耐铝性鉴定指标与耐铝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耐铝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以D值作为因变量、各指标耐铝系数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回归方程,23个品种苗期的耐铝性预测值与D值极显著相关。并且筛选出株高、根长、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叶中脯氨酸含量等4项对耐铝性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可作为油菜苗期耐铝性的鉴定指标。【结论】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油菜苗期耐铝性的综合评价较为可靠,既避免了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又揭示了油菜耐铝相关性状与耐铝性的关系。
氮肥用量对稻田迟直播油菜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江西双季稻区迟直播油菜产量、效益、花后干物质转移及氮肥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效益,增产幅度在49.65%~66.75%,效益增幅达50%以上,但当施氮量高于180 kg/hm2,增施氮肥的增产效应不显著,经济效益、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则明显降低;N150处理与N90和N120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N150与N180、N210和N240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显著高于N180、N210和N240处理。因此,为达到同步实现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较好地协调油菜高效生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江西双季稻区迟直播油菜生产适宜施氮量为150~180 kg/hm2。
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不育系的创制及赣油杂8号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目的]培育优质、高产油量、多抗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方法]以中双11号为材料,应用化学诱导剂WP2,对诱导剂施药时期、用药浓度和处理次数进行筛选,获取最佳施药次数和浓度,诱导成功中双11A,并应用于新品种选育和杂交种生产。[结果]研究表明,化学诱导剂WP2 0.08~0.09 g/L浓度施药2次诱导的雄性不育系中双11A效果最好。以化学诱导的雄性不育系中双11A为母本,选育了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8号。在2011~2013年度江西省区试中,该品种2年平均产量2 256.98 kg/hm2,比对照增产11.29%。2年平均产油量983.33 kg/hm2,比对照增产21.15%。含油量43.50%,硫甙含量为21.15μmol/g,芥酸含量为0。[结论]研究选育的赣油杂8号不仅产量高,稳产性也好,含油量高,抗性强,在生产上应用推广将能促进油菜生产增产增收。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及技术简化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对64份甘蓝型油菜品系(种)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花蕾低温预处理、简化分离洗液配方等对产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因型是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基因型材料产胚率变幅在0~31.23个/蕾;(2)低温预处理花蕾能够提高胚状体诱导频率,且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产胚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3)简化分离洗液配方对后期产胚率影响不显著;(4)32℃热击培养1 d后倒置显微镜下小孢子的培养反应,即小孢子膨大的数量及比例是快速评估最终产胚率的参考指标。
氮肥减量与底施运筹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3
摘要:[目的]研究氮肥减量与底施运筹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固定氮(N):磷(P2O5):钾(K2O)比例为1:0.5:0.5,设置氮肥减量(150kg/hm2)和推荐施氮(180kg/hm2)2个施氮水平,底施比例100%、80%和60%的不同处理,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减量与底施运筹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氮肥底施运筹条件下,推荐施氮处理油菜株高、茎粗、主花序长、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生物产量均显著高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推荐施氮处理油菜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在中等基础肥力下均显著高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在高基础肥力下虽略高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但未达显著水平。氮肥减量施肥下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率和氮收获指数显著高于推荐施氮处理;而推荐施氮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在中等土壤基础肥力下显著高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在高土壤基础肥力下显著低于氮肥减量施肥处理。在氮磷钾一致的基础上,N60%底施运筹处理在经济性状、产量构成性状、产量、效益和氮素吸收利用上均显著高于N80%和N100%底施运筹处理。说明合理施肥不但能够维持油菜产量,还可以减少氮肥投入,提高氮肥利用率。一定条件下油菜氮肥降低到150kg/hm2可行;N60%底施仍然是目前油菜生产最佳的氮肥推荐底施比例。[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菜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密度与施肥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为确定新育杂交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直播生产的适宜密、肥参数,在大田小区试验条件下,进行了密度(22.5万、37.5万、52.5万株/hm2)与施肥水平(N0、N8、N12、N16)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中低密度条件下,施肥水平N12与N16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N8差异显著;在高密条件下,高施肥水平没有增产作用,反而减产。不同密度间的总体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22.5万~37.5万株/hm2为宜,过高的密度对增产不利。江西适播期内,赣油杂5号的适宜密度为22.5万~37.5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氮180、磷(P2O5)90、钾(K2O)90和硼砂16.5 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