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西早杂组合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及高产早杂组合选育途径的探讨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西省10个高产早杂组合的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每公顷穗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小。产量构成各因素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在保持现有组合的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每穗实粒数是提高早杂组合产量的有效途径。提出适应江西生态区域的高产早杂组合的理想形态特征是“中秆,多蘖,大穗”。在早稻保持系品种资源丰富的情况下,选育配合力高的大穗型不育系是早杂高产组合选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早杂组合 产量构成因素 回归分析 相关系数 选育途径
中国南方稻区早籼中熟品种产量要素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1997
摘要:本文选用1985~1996年间南方稻区区试早籼中熟组南昌点(北纬28°41’,东经115°58’)资料,以泸红早为对照,比较分析了历年产量居第一位的新品种(下称优秀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特征,结果为:a.12年中,优秀品种平均比对照增产6.5%,如除去两个减产年份,平均增产比例达8.5%;b.优秀品种全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延长1.2d,生育期延长主要是灌浆期延长所致;c.优秀品种的株高平均增加2.3cm,分蘖率增加14.5%,而有效穗和成穗率分别下降2.1%、4.6%;d.穗部性状中,以单穗总粒数、实粒数、单穗重增长率较大,而结实率为负增长;e.各性状与产量间的正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结实率>单穗重>株高>单穗实粒数>成穗率>穗长>齐穗至成熟天数>千粒重>单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其中结实率达极显著相关,而分蘖率、播种至齐穗日数为弱的负相关。本文指出,结实率低和成熟率低是新育成的优秀品种进一步高产的限制因素,今后南方稻区早籼中熟种育种策略应是:适当增加株高;确保较高的、年份间较稳定的结实率;提高成穗率;在不增加全生育期的情况下,适当延长灌浆期;通过增加单穗总颖花数以达到增加穗重,最终实现高产的目标。
关键词: 早稻;中熟;增产要素;相关分析
赣早籼40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江西农业科技 》 1997
摘要:赣早籼40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余传元甘淑贞赵开如(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昌330200)赣早籼40号是我所采用早熟优质抗性较好的自选株系85-140为母本与稻瘟病垂直抗性品种珍龙13杂交,经五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籼新品种。该品种1994~19...
早熟优质丰产抗病赣早籼37号选育及鉴定
《江西农业学报 》 1996
摘要:赣早籼37号是从组合秋4010(优麦早/IR36)/M1460中,用系谱育种法育成。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稳产、抗稻瘟病、成熟期落色好、适应推广等特点,两年省级区试,平均比对照浙辐802增产14.15%。1995年该品种成为我省早稻区试早熟组对照品种。该品种适合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作早稻推广。
关键词: 籼型早稻;育种;特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