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旱床育秧高产的生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旱床育秧在旱态条体下,秧苗根系发达,有抗逆、早发、早熟、高产的生长优势和生理生化基础,早稻理论产量分析,比水育秧增产8,9%~22.0%,同江西1991年7.89万公顷大面积试验示范、每公顷增产稻谷901.5公斤、增产16.4%的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水稻;旱床育秧;生态生理生化特性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三高”农业 促进农林经济更好更快地登上新台阶
《江西农业科技 》 1993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和流通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我省种植业结构的优化、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十四年来,我省农村改革取得很大成功,农业生产取得长足的进步,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这个大问题,而且增加了收入,基本上摆脱了贫困,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据统计,199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10元,比1978年增长2.8倍。当前实现小康的难点和潜力在农村,农业生产要在90年代以一
进一步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促进农业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江西农业科技 》 1993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业科研单位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取得农业科研工作的新突破,是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院遵照党的十四大精神,继续贯彻执行“依靠,面向”的科技工作方针,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研究方向,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及其开发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发挥科技优势 服务“三高”农业
《江西农业科技 》 1992
摘要:“七、五”以来,我院根据江西农业生产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搞好科研工作三个层次纵深配置的同时,对全院科研方向进行了调整,大力加强了科技开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科技兴农和“三高”农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坚持以科研为中心,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中低产田综合改良与增产配套技术规程
《江西农业科技 》 1990
摘要:一、中低产田类型和主要障碍因子 (一)红壤性中低产田:耕层浅薄,结构不良(过粘或过砂),盐基代换量低,有机质和养分缺乏,保肥供肥力不强,水稻生长量不足,主要障碍因子是“浅薄、板结、瘠瘦”。其中结板田,禾苗前期发根慢、分蘖迟;结板砂田,则发根快、分蘖早,但后期易出现早衰。
大力推广实用技术 促进农业持续增产
《江西农业科技 》 1990
摘要:为夺取今年农业的更大丰收,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很多重大的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发展农业最大的潜力在科学技术”。因此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对促进我省农业持续增产有着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农业问题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最近国务院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说明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尽快将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此,特就几项值得推广的实用技术,提出以下建议:
加快科技改革 发展农业科学
《江西农业科技 》 1988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科技工作提供了一个安全团结的政治环境;伺时,不断改善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出现了一个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农业生产呈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局面。
不同绿肥对红壤性稻田土壤结构的影响
《江西农业科技 》 1980
摘要:我省丘陵地区由红壤母质发育的低产稻田,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土壤板、结,多称为结板田。在改良这类低产田的过程中,群众反映:种植绿肥不仅禾苗生长良好,而且“泡土”。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我们曾就不同绿肥对土壤结构与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观测,以期为改善与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