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有水稻、作物、植保、土肥、园艺、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农业信息、蔬菜花卉

简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34年,是全国较早设立集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现为省政府直属的正厅级事业单位。 全院设有水稻、作物、植保、土肥、园艺、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农业信息、蔬菜花卉、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农业应用微生物、农业工程、原子能应用等13个专业研究所,9个机关处室,建有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育种改良南昌分中心、农业部肉猪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南昌)实验室等9个部级(分)中心(站),以及9个重点实验室、8个检测咨询中心。全院现有职工961人,其中在职职工593人;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44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有184人;博士51人、硕士10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8人。2006年5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我院设立了江西省首家农业科研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改革开放以来,全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225项,获各类科研奖励270项,其中国家发明特等奖1项,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奖励140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40个。“十一五”以来,我院坚持“开放办科技、人才兴院所”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热带农科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合作,与15个国家及6个国际机构开展多形式的合作研究与交流。 长期以来,我院围绕国家和江西省重大发展战略,结合重大科研和示范项目的实施,大力开展粮食增产、红壤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食品质量安全、抗灾救灾、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十一五”以来,先后推广新品种50多个,新技术25项,应用面积1.2亿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50亿元,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20个,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10亿元,为我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查看更多】
下属机构
排序方式:

发文量

  • 发文量
  • 被引量
16条记录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 发文量: 861
  • 被引量: 483
  • EI: 8
  • SCI: 124
  • 北大核心: 321
  • CSSCI: 3
  • CSCD: 336

研究主题:土肥

简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是一个集科研、分析检测与环境评价于一体的省级公益性综合独立科研机构。下设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红壤与生态研究室、耕作与栽培研究室、新型肥料研究室、农业环境研究室和绿肥研究室以及绿色食品环境检测中心和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建有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部)、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营养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省红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农业生态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以及江西省农科院赣东北红壤综合试验区等研发平台。 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7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1人,赣鄱英才“555”领军人才5人、江西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领军人才1人,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1人,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标兵1人,首届“江西青年科学家”1人、“江西青年科学家”提名称号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江西省“十大知识型职工标兵”1人、全省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科研团队中具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24人(二级岗研究员3人),博士13人,博士后1人,在职博士3人,硕士17人,硕士生导师4人。 研究所自1984年成立以来,共取得国家、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95项次。“十一五”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9项,获奖32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20项次,新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232,论著16本(部)。科技创新能力在“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评估中位居31位。 作为我省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研究所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主要开展土壤肥力演变、土壤环境监测及修复治理、植物营养、配方施肥、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新型肥料研制开发、绿肥、耕作与作物优质高产栽培、安全农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创新。同时提供产地环境检测、分析测试以及农林水、冶金机电和社会区域等行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服务。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发文量: 582
  • 被引量: 317
  • EI: 0
  • SCI: 51
  • 北大核心: 133
  • CSSCI: 0
  • CSCD: 77

研究主题:畜牧兽医应用技术研究;基础理论研究。

简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隶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75年,占地208亩,是省级畜牧兽医综合科研事业单位,主要针对全省畜牧业生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动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营养与饲料高效利用、种草养畜、水产养殖和动物疾病防控等的研究及技术示范工作。 【人才队伍】全所现有职工85人,其中在职专业技术人员33人。科研团队中拥有博士12人(博士后2人)、硕士6人、研究员9人(二级岗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2人、江西省家禽产业技术首席专家1人、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1人。 【机构设置】设有行政办公室和科研管理办公室2个职能部门;按学科发展需要设置家禽研究室、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养猪研究室、兽医研究室、草食动物研究室、特种经济动物与水产研究室等6个业务部门。 【科研成果】“十二五”以来,荣获各类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市厅级奖8项;申报专利7项,授权专利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5篇,其中SCI论文17篇;出版科技(或科普)著作5部。 【承担项目】“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5项。拥有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岗位,1个江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岗位,1个江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岗位。 【条件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畜牧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江西动物科学数据采集站、江西省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种质资源创新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南昌市动物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兽药临床验证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地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 近年来,我所坚持以“开放创新、求真奉献”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多家国家部属重点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在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饲料营养、生物技术等方面,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同时,我所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三农”服务工作,与50多家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建立了20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共享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发文量: 535
  • 被引量: 294
  • EI: 0
  • SCI: 57
  • 北大核心: 163
  • CSSCI: 0
  • CSCD: 171

研究主题:

简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是1984年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水稻育种室的基础上成立的,是省级专业水稻研究所,全国水稻品种培育和区域试验基地之一。建有江西省水稻生理及遗传重点实验室,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南昌),江西省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东乡野生稻研究发展中心,国家水稻改良工程中心南昌分中心,国家现代水稻产业南昌试验站,东乡野生稻科学观察站。 全所在职职工69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20人,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11人,中、初级科技人员28人。设有办公室、东乡野生稻研究中心、杂交稻研究中心、优质稻研究中心、辐射育种研究室、品种资源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和试验站。拥有水稻育种抗病鉴定基地20亩(井冈山)、水稻转基因试验基地70亩,(南昌县广福乡)、南昌育种基地170亩、海南育种基地200亩;实验室5000m2、试验网室3000 m2、温室200 m2、暗室200 m2、人工气候室145 m2、稻种资源储藏室260 m2、东乡野生稻异位保存圃600 m2。实验室配有PCR仪、高速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光照培养箱、人工气候箱等价值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主要从事水稻高产、优质、抗病虫和抗逆新品种(组合)选育;东乡野生稻研究;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开展科技服务“三农”和良种良法配套示范推广。 我所本着“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所方针,大力实施“开放办科技,人才兴院所”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至今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共育成水稻品种(组合)68个,取得科技成果奖3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省部级二等奖10项。成果应用面积2亿亩以上,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编辑出版了3部专著,4本科普书籍。多人多次参加国家重大科技著作的编写,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技论文500余篇。 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加强,1995年至今与菲律宾、美国、越南、马里、摩洛哥等国家进行科技合作。先后在我所举办了10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为印度、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老挝、哥伦比亚、美国、马来西亚、尼泊尔、乌拉圭、委内瑞拉和荷兰等15个国家培训杂交水稻技术人才100余人。 目前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正朝着“全省水稻研究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学术交流和人才培训中心”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发文量: 396
  • 被引量: 228
  • EI: 0
  • SCI: 39
  • 北大核心: 136
  • CSSCI: 0
  • CSCD: 143

研究主题: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防控研究。

简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江西农业院昆虫组,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与发展,该所已成为一所从事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防控研究的社会公益性省级科研单位,是江西省植物病理学会的挂靠单位,也是农业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认证单位之一。拥有江西省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有害生物控制实验室(农业部)、江西省农科院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中心等实验平台。 所现有职工32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6人,博士5人,硕士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江西省首届中青年科学家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硕士生导师2人。下设机构有:植物病害研究室、农业昆虫研究室、农田鼠害研究室、农药研究室、植保技术服务部和所办公室。 建所以来,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67项(次),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农业部技术改进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科学大会奖1项;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三、四等奖5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在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兽类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国棉花学报等国家级学报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编)著16部。“十一、五”期间,主持承担科研项目数十项,其中参与国家农业部行业项目4项,参与国家973和农业部行业项目协作研究(子项目)4项,省基金和省级农业重点项目12项。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发文量: 282
  • 被引量: 168
  • EI: 0
  • SCI: 12
  • 北大核心: 88
  • CSSCI: 0
  • CSCD: 79

研究主题:油菜、花生、大豆、芝麻等油料作物和玉米、红薯、马铃薯、山药等作物的遗传与育种、引种鉴定及相关作物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简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起初由1934年江西农业院设立的作物组发展而来,1950年改为“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作物系”。1975年12月更名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旱作物室”。1984年组建为省级独立专业研究所,即“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旱作物研究所”。2008年12月18日更名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建所以来,获得了国家及省级科技奖励3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等4项国家奖励,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省级奖励20多项。 主持选育并通过省审定赣油3号、赣油7号、赣油10号、赣油12号、赣油13号、赣油16号、赣油17号,赣花3号、赣花6号,赣芝1号、赣芝3号、赣芝4号、协芝1号,赣麦4号,渝苏303,赣大麦1号,赣豆4号等18个新品种;引种鉴定“浙春1号”、“浙春2号”、“早春1号”等20余个新品种。期间,这些新品种在江西省内外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近年来,我所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增多,经费大幅度增加,科技创新成果有新成就。如2008年,我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达30余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占项目总数一半以上。项目质量大幅提高,争取到国家油菜行业体系建设“科学家岗位”1个和多个作物农业部现代行业体系建设综合实验站,积极参与了 1项“农业部948”协作项目和5项国家支撑计划课题的研究。“‘赣油杂1号’和‘赣油杂2号’杂交优质油菜新品种的选育”2007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 、“赣油杂3号”三个杂交优质油菜组合通过省审,“赣豆5号”通过国审。 同时,我所依托自身条件、挖掘潜力、把握发展机遇,创建了一个较好的科研平台和建设了一支服务“三农”的高素质科技队伍,不断为江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所高度重视人才和实验室内软硬件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进程,多途径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人才队伍质量,目前拥有博士3人,硕士6人。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科研仪器设备较为先进,并业已着手对实验室进一步规划改造和完善油料作物遗传与育种分子实验室、组培实验室和农作物品质分析实验室科研条件,大大增强了我所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主编或参与完成《中国大麦文集》(第三集)、《油菜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农业丰产模式操作》、《ABT生根粉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专辑》、《旱作栽培技术》,《油料作物栽培》等专著10余部,发表科技论文280余篇。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 发文量: 244
  • 被引量: 121
  • EI: 2
  • SCI: 1
  • 北大核心: 52
  • CSSCI: 2
  • CSCD: 34

研究主题:

简介: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于2013年5月30日由农业经济发展研究所与农业信息研究所合并而成(农业经济发展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农业信息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加挂江西省农业工程咨询中心、江西省农业科技图书馆两块牌子;内设办公室、科研管理科、农村经济研究室、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室、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室、农业生态经济研究室、情报研究室、网络资源室、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农业科技查新部等10个部门。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35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8人;博士3人(含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6人。现有农村经济创新团队、农业技术经济创新团队、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农业生态经济创新团队、农业科技情报创新团队等5个创新团队。 至2015年底,共完成科研项目190余项,获科研成果奖35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0项,取得软件著作权9项,发表科技论文470多篇,出版科技著作4部。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
  • 发文量: 226
  • 被引量: 128
  • EI: 7
  • SCI: 49
  • 北大核心: 63
  • CSSCI: 0
  • CSCD: 47

研究主题:农产品质量安全

简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原测试所,以下简称“质标所”) 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所属专业研究所之一,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与检测工作。 质标所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与检测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限量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农业标准研究与制修订、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等,着重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技术中的科技问题。目标是将质标所建设成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及农产品市场发展与管理急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及检测技术的科研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宏观管理的决策咨询机构以及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的人才培训基地、信息服务中心。为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设有“江西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绿色农业研究中心”两个研究机构,其中重点实验室又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技术研究室、农药兽药与重金属残留限量研究室、农业标准与农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室、安全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室等四个研究室。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面,本所依法授权成立 “农业部肉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 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中心先后于1997、2003、2008年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农业部机构认可。质检站先后于1992、1997、2002、2007年通过江西省计量认证。中心(站)均为依法授权的公益性非营利检验机构。所出具的数据可用于技术仲裁、成果鉴定、产品认证和产品质量评价,作为公证数据具有法律效力,是江西省最具实力的农业分析测试机构之一。本所受有关部门委托成立: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定点监测中心(南昌),中绿华厦有机食品定点检测机构,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机构,国家商务部定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等检验机构。目前正在建设农业部区域质检中心:农业部肉猪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南昌)。 江西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现有人员3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9人,中级职称人员19人,初级职称人员及辅助工人11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9人,涉及专业包括分析化学、农业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微生物学、食品科学、农学、生物技术等专业。质标所现有实验大楼一栋,面积3100平方米,水、电及通风等实验设施齐全,配备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现有分析仪器200多台套,价值2100多万元。拥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氨基酸分析仪、离子色谱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全自动纤维分析仪、全自动脂肪分析仪、全自动电位滴定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谱仪、荧光分光光谱仪、毛细管电泳仪、快速致病菌鉴定仪、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进口分析仪器80余台(套)。能满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饲料、肥料、农药等400多种产品的营养成份、有毒有害成份、有效成份共600多个参数的检验需求。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发文量: 204
  • 被引量: 118
  • EI: 0
  • SCI: 8
  • 北大核心: 85
  • CSSCI: 0
  • CSCD: 77

研究主题:

简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管理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是蔬菜花卉学科省级公益性专业研究机构。下设芦笋研究室、茄果类蔬菜研究室、瓜类与十字花科蔬菜研究室、花卉研究室、办公室、科研管理科,建有“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 “中国南方航天育种中心”及“江西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要任务是:围绕江西省蔬菜、花卉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蔬菜、花卉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全所在职科研人员27人,高级职称15人,研究员8人。其中,赣鄱英才“555”领军人才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博士6人,硕士生导师3人。 “十五”以来,主持单位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三等奖2项、江西省农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2项,选育并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芦笋、苦瓜、辣椒和茄子等蔬菜新品种11个。“十二五”以来,主持承担各类重点项目50余项,其中,首席专家牵头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其它国家级项目6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发文量: 192
  • 被引量: 143
  • EI: 0
  • SCI: 15
  • 北大核心: 37
  • CSSCI: 0
  • CSCD: 20

研究主题:果树、西甜瓜等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鉴评与利用,果树区划、园艺作物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园艺作物的繁育技术、品种引进与利用、病虫害防治;果品贮藏保鲜及加工;科技培训等方面的研究。

简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成立于1934年,位于南昌县横岗,占地300多亩;是江西省级全额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隶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现设有柑橘创新团队、猕猴桃葡萄创新团队、西甜瓜创新团队、柿梨桃创新团队、茶学科创新团队及特色果树创新团队。建有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植物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 全所现有科技人员23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5人,中级7人,含博士5人,硕士5人。园艺所主要从事果树、西甜瓜等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鉴评与利用,果树区划、园艺作物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园艺作物的繁育技术、品种引进与利用、病虫害防治;果品贮藏保鲜及加工;科技培训等方面的研究与科技推广工作。 建所以来,我所坚持“开放办科研,人才兴院所”的理念,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先后获得国家、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1项、省科学大会重要科技成果奖4项、省农牧渔业奖和省农业科教突出贡献奖21项。出版论著45本(册),发表论文320余篇,举办各类培训研讨班100多期,多次被评为全省“科技兴农”和“农业科学普及”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所同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多。加强了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热带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福建农科院、广东省农科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国内交流和合作,并进行多项合作项目申报。开展了与日本、美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在新的时期,我所将竭诚同国际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为我省农业发展再创新功。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