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籼粳亚种间育性位点分型及籼粳杂交稻育性位点模式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籼稻、粳稻材料及籼粳杂交稻组合中亚种间育性位点的分布,建立实现亚种间育性亲和所需遗传位点模式,探索新的籼粳杂交稻组合模式,为亚种间亲和材料改良和籼粳育性亲和分子设计育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筛选得到育性位点的籼粳分型标记对我国水稻材料进行育性位点的籼粳分型检测,挑选部分籼稻、粳稻亲本进行杂交并统计分析F1代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结果]籼稻和粳稻之间在所有育性位点均存在少量相互渗入.由于籼稻育性位点渗入,粳稻可以分为Ⅰ型(所有位点均为粳型)和Ⅱ型(Sci、Sdi和Sei,上标i代表来自籼稻).S5不亲和时籼粳杂交稻结实率约为50%,亲和时结实率约为80%.Sa、Sb、Sc或Sd单个位点杂合对于花粉育性影响较小,但Se/pf12/RHS12单个位点杂合时显著降低花粉育性.籼粳杂交稻材料检测结果表明其育性位点的基本模式是S5和部分花粉育性位点纯合/亲和.带有S5n的籼稻两系不育系深08S与粳稻Ⅱ型材料的杂交F1代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正常.[结论]S5是控制雌配子育性的核心位点.影响雄配子育性的位点具有累加效应,其中Se可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点.S5+Se与Sa、Sb、Sc、Sd任意两个纯合位点可能是实现籼粳亚种间育性亲和的基本遗传位点模式.以广亲和两系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常规粳稻为父本的"籼不粳恢"籼粳杂交模式是一个可行的亚种间组合模式.
广谱抗稻瘟病水稻保持系赣香B的抗性遗传解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赣香B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水稻野败型保持系,在江西、福建、贵州、湖北和浙江等多地都表现较强的稻瘟病广谱抗性.对赣香B的稻瘟病抗性位点的遗传解析,有助于今后稻瘟病抗性育种工作.[方法]通过抗感株系基因组比较、稻瘟病抗性位点标记检测、抗性位点测序和片段代换系表型鉴定,分析赣香B中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位点.[结果]赣香B中含稻瘟病抗性基因Pish、Pia和Pita.在稻瘟病高感株系中导入Pish后,抗性得到显著增强;而导入Pita或者Pia后,抗性略微增强或者没有显著效果.[结论]赣香B携带多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其中,Pish是主效抗性基因,表现出广谱稻瘟病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优质早籼常规稻'赣早优57'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西的双季早籼稻生产在全国有重要地位,但以往重产量轻品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品质不佳的早籼稻种植效益低下,严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成为水稻种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方面。选育优质早籼常规稻是目前长江中下游早稻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利用高产早籼‘中佳早18’与优质‘早籼辐805’/‘湘早籼45’后代进行杂交,在后代群体中持续多代进行田间选择和优质相关基因Wx、Alk和Chalk5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择出获得了兼顾产量的优质早籼稻株系‘赣早优57’,为优质早稻品种的进一步培育打下基础。
抗稻瘟病不育系赣73A的选育及应用
《杂交水稻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保持系1504/中9B的杂交后代稳定株系与大穗型抗稻瘟病保持系赣香B杂交,在F4代选性状基本稳定株系与野败型不育系赣香A进行测交并回交,同时结合稻瘟病抗性鉴定筛选,育成了抗稻瘟病不育系赣73A。该不育系属感温型籼稻,农艺性状和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好,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较强,品质较优,所配组合生育期偏母本、适应性广。2015和2017年先后通过了云南省和江西省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2018年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所配组合赣优735(赣73A/苏恢5号)于201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