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的抗性风险评价与抗性生化机制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对三氟甲吡醚的抗性风险和抗性生化机制,为三氟甲吡醚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Tabashnik&Mc Gaughey的阈性状分析方法评估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的抗性风险;采用浸叶法测定增效剂(胡椒基丁醚、磷酸三苯酯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三氟甲吡醚的增效作用,通过酶动力学方法测定了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抗性和敏感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结果】经过18代次筛选,小菜蛾种群对三氟甲吡醚的抗性水平上升至14.8倍,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1558;当h~2=0.155 8时,在致死率为50%-90%的选择压力下,预计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抗性增加10倍分别需要16.1-7.3代。在小菜蛾三氟甲吡醚抗性品系中,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34倍和1.45倍;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与敏感品系的无显著差异。抗性品系的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和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对三氟甲吡醚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1.21倍和1.43倍;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三氟甲吡醚没有明显增效作用。【结论】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产生抗性的风险较大,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可能是小菜蛾对三氟甲吡醚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
不同芦笋品种对蓟马抗性机制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7
摘要:为了明确芦笋品种对蓟马的抗性机制,以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芦笋品种为试材,测定并分析了芦笋植株表皮蜡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总酚、单宁酸和类黄酮含量与其对蓟马抗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抗性芦笋品种Uc157的表皮蜡质、游离脯氨酸、总酚和单宁酸含量分别为4.39 mg/g FW、82.51μg/g FW、5.38 mg/g FW和2.48 mg/g FW,均显著高于感虫品种和高感品种的;Uc157的可溶性糖和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感虫品种B25和高感品种台南3号的,但与感虫品种硕丰之间无显著差异;芦笋品种的抗蓟马性与表皮蜡质含量显著相关,与单宁酸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总酚、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类黄酮含量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