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明确木薯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木薯品种'华南 8 号'、花生品种'粤油 256'为试验材料,在木薯间作花生种植模式下,设置 5 个木薯施氮水平(0、90、135、180、225 kg/hm2),共 5 个处理,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随着木薯施氮量的增加,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以木薯施氮量 135 kg/hm2(N135)产量最高,分别为木薯鲜薯 23.86 t/hm2 和花生荚果 2 027.5 kg/hm2,较N0 分别增加了 17.9%和 23.9%,所有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N0 相比,N135 处理下木薯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茎粗、薯数均表现为增加,花生单穴生物产量、百果重、百仁重也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木薯增施氮肥,花生饱果期的叶面积指数在 3.72~4.64,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透光率在 7.09%~11.73%,其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相反,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木薯与花生间作的总产值和经济效益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以木薯施氮量 135 kg/hm2最高,与木薯不施氮肥相比,二者间作总产值和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 4 514.9 元/hm2 和 3 634.4 元/hm2,产投比表现为N135 最高,达 3.80,较N0 增加了 0.19,其余处理则表现为下降,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木薯增施氮肥可增加木薯、花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改善木薯、花生的农艺性状,且在木薯施氮量为 135 kg/hm2 时,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达到最高.
不同木薯品种留叶数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和产量差异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紧凑型品种SC205、GR4 和伞型品种SC12、SC15 为试验材料,设计 9、36、63、90 片留叶数和不摘叶等5 个处理,研究不同品种和不同留叶数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和鲜薯产量差异,以期明确不同生育时期和留叶数的功能叶叶绿素荧光差异以及叶片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留叶数的增加,鲜薯产量增加,薯数、茎叶鲜重和收获指数呈先增后降的趋势.9、36、63、90 片留叶数和不摘叶处理的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 0.94、2.22、2.65、2.91、3.35 kg.紧凑型品种的最大荧光产量(Fm)和最大量子产量(Fv/Fm)大于伞型品种,紧凑型Fm、Fv/Fm分别为 0.885、0.739,伞型分别为 0.838、0.707.最小荧光产量(F0)小于伞型品种,2 种株型品种分别为 0.219、0.231.随着摘叶时期的递进,F0、Fm、Fv/Fm、ETR和Y(II)下降.随着PAR的增加,ETR逐渐升高,Y(II)先急剧下降、再平缓下降.不同株型木薯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变化趋势一致,而不同留叶数处理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植株留叶数较少时,木薯功能叶的ETR和Y(II)略有提高.
摘叶对不同株型木薯品种产量和氮磷钾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叶片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与物质生产、养分吸收和产量形成有密切关系。研究留叶数对木薯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木薯高产栽培和氮磷钾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株型、品种、留叶数分别为主区、裂区和再裂区。试验以紧凑型品种‘华南205’(SC205)、‘桂热4号’(GR4)和伞型品种‘华南12号’(SC12)、‘华南15号’(SC15)为材料,设计12个留叶数处理(9、18、27、36、45、54、63、72、81、90、99和108片),分析了单株摘叶及成熟期单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结果】随留叶数增多,单株摘叶的氮、磷、钾素积累量随之下降,单株鲜薯产量随之显著增加,成熟期全株和全生育期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随之呈显著增加或呈"单峰"或"双峰"趋势。不同品种不同元素的积累规律有差异。紧凑型品种单株摘叶的氮素积累量较伞型品种降低了4.56%,而磷、钾素积累量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10.23%、10.00%。紧凑型品种成熟期全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31.00%、42.48%和50.92%。在成熟期,留叶数增多,在块根和叶片中的氮、磷、钾素分配率随之提高,而在茎秆中的氮、磷、钾素分配率随之下降,氮、磷、钾素收获指数随之呈增加或"单峰"或"双峰"趋势。紧凑型品种氮、磷、钾素收获指数高于伞型品种,两株型分别为0.48、0.63、0.58和0.42、0.60、0.55。随着留叶数增多,成熟期全株的氮、磷、钾素分配率随之提高,而单株摘叶的氮、磷、钾素分配率随之下降。紧凑型品种在成熟期全株中的氮、磷、钾素分配率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7.33、5.45和4.36个百分点。【结论】木薯留叶数越多,摘叶的数量和干物质量越少。随着留叶数增加,木薯产量随之增加,成熟期全株的养分积累量和块根、叶片的养分分配率随之提高。木薯摘叶后,叶片光合产物优先满足地上部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块根膨大期适宜的留叶数为81~90片,有利于确保木薯产量和养分积累利用。
北移区木薯种质耐寒性初步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以75份木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低温条件下观察记载不同木薯种质茎叶受寒害程度及等级,并分析了木薯各农艺性状与寒害等级的相关性,以期为筛选出适宜北移区的耐寒性木薯种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过自然低温天气后,木薯种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寒害症状。75份木薯种质寒害可分为5个等级,1~5级的品系数量分别为11、14、30、11和9个,其中SC205、GR4、NZ199等11份种质受寒害程度最低,表现出强耐寒性,而SC8、TG58、B716等9份种质受寒害程度最高,表现为低温敏感型。相关分析得出,木薯寒害等级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性。
低氮条件下密度对红壤旱地秋芝麻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低氮条件下红壤旱地秋芝麻高产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2016年-2017年在进贤县和南昌县开展试验,研究6个密度(D1-15.0、D2-22.5、D3-30.0、D4-37.5、D5-45.0和D6-52.5株/m2)对秋芝麻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南昌县试验点D1和D2的单株蒴果数较D4显著增加18.32%和20.27%,其它处理的每蒴粒数较D3显著增加15.92%~25.04%;随着密度的增加秋芝麻产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2016年进贤点密度为D6时产量较D1显著增加40.78%,2017年进贤点为D2和D6时产量较D3显著增加18.00%和16.74%,2017年南昌点为D2、D5和D6的产量较D3显著增加32.86%~44.15%。D2、D5、D6的产量平均值较D1显著增加20.66%~26.82%。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着芝麻生长发育都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因此,秋芝麻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2.5株/m2或45.0~52.5株/m2,才能够构建合理冠层,达到高产效果。
不同生育期芝麻根系分泌物对连作障碍的响应及其自毒作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可能导致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以江西主栽品种金黄麻为材料,设置正茬与连作处理,研究芝麻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变化与差异。结果表明:正茬芝麻根系分泌物对芝麻种子的发芽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正茬和连作芝麻在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的根系分泌物中鉴定出18~28种有机物。现蕾和盛花期芝麻根系分泌物均含有酯类、烃类、酸类、酚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物质,以反式-(2,3-二苯基环丙基)-苯亚砜甲酯相对丰度为最高;成熟期比现蕾和盛花期多醚类物质,以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相对丰度为最高。酯类物质是芝麻根系分泌物的重要组分,尤其在现蕾期其总相对丰度达到75.12%(正茬)、52.96%(连作)。其中,邻苯二酸二异辛酯和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的相对丰度在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比正茬中高9.48和5.73个百分点。酸类物质在芝麻成熟期根系分泌物中含量最高,总相对丰度在正茬与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分别达17.53和42.71个百分点。其中,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棕榈酸、亚油酸和硬脂酸的相对丰度依次提高15.78、1.33和1.15个百分点;油酸、肉豆蔻酸仅在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相对丰度为10.66和1.62个百分点。与正茬相比,芥酸酰胺在现蕾期和盛花期的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相对丰度分别提高21.68和11.51个百分点;油酸酰胺相应提高2.16和7.44个百分点。综上,连作改变了芝麻根系分泌物组分。
施氮和间作花生对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等量施肥条件下,木薯间作一季花生,是否具有间作优势,间作模式中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如何变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以木薯品种"华南205"、花生品种"粤油200"为试验材料,设计施氮、不施氮2个处理和等量施肥条件下的3种种植模式(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间作花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施氮和间作花生对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量施肥条件下,木薯-花生间作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现出间作优势.施氮和间作花生对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4个优势细菌门类依次为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不同处理间的菌门Saccharibacteria的差异极显著,施氮显著降低了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的属数量共464个.相对丰度排名前30的菌属中,不同处理间菌属Acidobacteriaceae__Subgroup_1_和Sphingomonas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氮显著降低了菌属Subgroup_7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菌属Acidothermus的相对丰度.主成分分析表明,施氮对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大于种植模式;冗余分析得出,有机质、pH值显著影响细菌属水平群落组成.
不同株型木薯品种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累积及利用特征比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理想株型和氮素高效利用是作物育种和引种的重要指标.作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特征与产量形成和氮素积累密切相关.研究不同株型木薯品种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利用、产量形成等方面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高产、氮素高效利用的株型和品种,为木薯高产栽培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紧凑型品种华南205(SC205)、华南8号(SC8)、桂热4号(GR4)、新选048(XX048)和伞型品种华南9号(SC9)、华南12号(SC12)为材料,于块根形成初期(种植后70天)、膨大初期(种植后110天)、膨大中期(种植后175天)和成熟期(种植后240天)取样,分析干物质和氮素吸收积累量.[结果]紧凑型品种的生物产量、鲜薯产量、单株薯重和收获指数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16.42%、36.85%、43.93%和40.00%.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叶片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随之下降,块根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以及茎秆的氮素分配比例随之提高,而茎秆的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对稳定.紧凑型品种地上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在块根形成初期高于伞型品种,而在块根膨大期低于伞型品种.紧凑型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28.91%、35.67%和36.00%,而100 kg鲜薯需氮量较伞型品种降低了27.27%.通径分析表明,块根生长后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对总量的贡献最大,块根生长中期其次,块根生长前期第三,苗期最小.在块根成熟期,紧凑型品种地下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10.85和9.13个百分点.相关分析表明,块根生长后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生物产量、单株薯重和收获指数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紧凑型品种地上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在块根形成初期高于伞型品种,而在块根膨大期低于伞型品种.紧凑型品种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而伞型品种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低.在生产中,宜选择株型紧凑的木薯品种,以利于木薯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