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陈洪凡(精确检索)
作者:黄建华(精确检索)
12条记录
芝麻茎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传播途径及流行时间和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芝麻茎点枯病的流行规律;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轮作等方面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杀菌剂对病菌抑制作用测定和农药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主要药剂防治措施.认为对芝麻茎点枯病的防治,应在以选用抗病品种、科学管理、合理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土壤消毒、种子处理、农药喷施等药剂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控模式,既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关键词: 芝麻茎点枯病 菜豆壳球孢 发病症状 流行规律 综合防控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地上害虫和天敌的发生动态及时空生态位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掌握温室条件下甘薯害虫及其天敌发生情况,对甘薯地上害虫及天敌类群的种群数量、发生动态及时空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害虫以烟粉虱(39.8%)、菊方翅网蝽(25.8%)及扶桑绵粉蚧(21.9%)的发生量较大,天敌以蜘蛛占优势地位,占比达77.3%.扶桑绵粉蚧主增长期为7-9月,菊方翅网蝽主增长期为6-7月,烟粉虱主增长期为6-7月和10-12月.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大的害虫为烟粉虱及甘薯台龟甲(0.518 8、0.465 5),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为烟粉虱(0.4500).蜘蛛、瓢虫与蝗虫的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1.352 9、2.300 0);蜘蛛与菊方翅网蝽的空间生态重叠(1.391 3)较大,瓢虫与扶桑绵粉蚧的空间生态位重叠(1.452 6)较大.研究结果将为温室甘薯害虫的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甘薯 害虫 时间生态位 空间生态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捕食螨防治蓟马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捕食螨是控制害虫(螨)的重要因子之一,主要用于防治叶螨、蓟马、粉虱等有害生物。应用捕食螨防治蓟马已有30多年的历史,20世纪主要应用于欧洲国家,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应用。得益于捕食螨的产业化发展,捕食螨的应用成本大大降低,捕食螨的应用减轻了化学农药带来的弊端。迄今为止,用于防治蓟马的捕食螨研究较深入的主要是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和黄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Oudemans)等能够规模化饲养的种类。捕食螨防治蓟马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防治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近几年,研究热点为应用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Athias-Henriot)防治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我国已引进该品种。捕食螨防治蓟马技术主要应用于温室蔬菜及观赏植物,应用时需要一定的释放方法及其他配套害虫治理方法。

关键词: 捕食螨 蓟马 发育 繁殖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赣南脐橙粉虱类害虫种类及种群动态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赣州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种类和发生动态。经鉴定,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为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2013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卵、若虫、伪蛹、成虫数量平均密度分别为(7.61,6.67,5.45,47.43)头/叶(板),(3.84,2.84,1.82,31.80)头/叶(板);2014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分别为(8.29,6.92,5.18,27.16)头/叶(板),(7.89,6.18,4.35,24.06)头/叶(板)。2013-2014年,两种粉虱发生数量较大,全年有多个发生高峰。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是赣南脐橙上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工作,控制为害。

关键词: 柑橘粉虱 黑刺粉虱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丝瓜花粉对少毛钝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丝瓜花粉是饲养捕食螨的常用替代食物,本研究旨在评价应用丝瓜花粉饲养少毛钝绥螨的可行性。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25、30、35℃下少毛钝绥螨以丝瓜花粉为食物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在25~35℃下,卵至成螨发育历期为3.63~6.96d,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存活率为82.69%~88.46%。30℃时,总产卵量最高,为41.27粒,净生殖率最高为18.15。产卵持续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内禀增长率在30℃、35℃下显著高于25℃时,最高值为30℃下的0.203。本研究表明,丝瓜花粉是饲养少毛钝绥螨较好的替代食物。

关键词: 丝瓜花粉 少毛钝绥螨 发育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板诱集法取样下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摘要:为明确黄板诱集法取样下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的动态规律,采用黄板诱集法,通过2010年和2011年连续2年的调查取样,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参数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稻田物种数、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化防稻田;在水稻生长前、中期,有机稻田优势集中性指数大于化防稻田;水稻生育期进入抽穗扬花期后,有机稻田优势集中性指数低于化防稻田;多样性指数恰好相反,水稻生长前期有机稻田低于化防稻田,水稻生长后期高于化防稻田。黄板诱集法可以作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的有效取样工具使用。

关键词: 有机稻田 化防稻田 黄板诱集法 群落结构特征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二化螟的水稻品种筛选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抗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水稻品种资源,明确其抗虫机理,是农业防治的基础。【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接虫为害和大田自然受害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不同的水稻品种抗性;同时通过目测不同水稻植株外部形态特征、在网罩内供试品种上接入成虫后2 d的产卵量、幼虫孵化后2 d观察稻株内二化螟的存活率,探讨抗虫品种的抗虫机理。【结果】从344个水稻品种资源和当家品种中筛选出"碑田倒"和"银间杂糯"2个抗虫品种,以及"农飞"和"三香糯"等65个中抗品种,进一步对鉴定出的2个抗虫品种和65个中抗品种进行大田验证,发现符合率达88.06%;其中,抗虫品种"碑田倒"和"银间杂糯"稻株叶舌、叶耳紧贴,叶鞘紧包,脉间距较窄,其植株上的产卵量和幼虫存活率显著少于感虫品种"香稻"、"赣南早"、"三粒寸"、"赣优晚"及中抗品种"赛湖早"、"TKM6"。【结论】在籼稻、粳稻和糯稻中均可筛选出抗虫和中抗品种。其中,糯稻中的抗虫品种和中抗品种较多,占糯稻品种的33.3%;粳稻品种次之,中抗品种占20%,籼稻品种较少,为18.83%。其抗虫机理主要是稻株外部形态特征不利于二化螟蚁螟侵入、成虫产卵量少和幼虫生长发育不良、存活率低。

关键词: 水稻品种 二化螟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稻飞虱发生量的线性相关分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控制害虫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水稻重要害虫稻飞虱为例,运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别对扫网法、吸虫器法和目测法3种调查取样方法下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稻飞虱动态发生量与群落多样性指数动态值进行了线性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续2年3种调查取样方法下,其中2010年扫网和2011年目测取样法下有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稻飞虱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值分别为-0.8506和-0.8638。化防稻田中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稻飞虱发生量不具有相关性。本研究认为群落多样性的高低是控制稻飞虱发生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群落多样性指数 稻飞虱发生量 线性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板诱集法取样下稻田稻飞虱及其天敌种群的时间生态位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不同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差异的机理,连续2年通过黄板诱集取样法,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与其主要天敌类群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黄板诱集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平均值(0.5492)大于化防稻田(0.3777),有机稻田中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4967)大于化防稻田(0.4118);2011年黄板诱集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重叠平均值(0.5919)大于化防稻田(0.4252),有机稻田中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5022)大于化防稻田(0.4090)。这表明有机稻田生态系统相比较于化防稻田生态系统而言,在时间生态位层面是通过影响稻飞虱和天敌类群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及其天敌与稻飞虱的生态位重叠值,来增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关键词: 有机稻田 化防稻田 黄板诱集法 稻飞虱 天敌 时间生态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诱虫灯下稻飞虱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摘要:为明确稻飞虱及其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规律,以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采用灯诱法连续两年对江西省万载县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 horvathi和螯蜂dryinids进行同步诱集。结果显示:2010年和2011年白背飞虱高峰期均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初;2010年褐飞虱高峰期发生在8月底至9月初,2011年褐飞虱第一次高峰期发生在6月底至7月初,为迁入高峰;第二次高峰期发生在8月底至9月初;尖钩宽黾蝽的第一次高峰期发生在7月中旬到7月底,与白背飞虱的发生高峰期相适应;尖钩宽黾蝽的第二次高峰期以及黑肩绿盲蝽和螯蜂的高峰期发生在8月底到9月初,与褐飞虱的发生高峰期相适应。

关键词: 稻飞虱 天敌 灯诱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