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籼粳亚种间育性位点分型及籼粳杂交稻育性位点模式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籼稻、粳稻材料及籼粳杂交稻组合中亚种间育性位点的分布,建立实现亚种间育性亲和所需遗传位点模式,探索新的籼粳杂交稻组合模式,为亚种间亲和材料改良和籼粳育性亲和分子设计育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筛选得到育性位点的籼粳分型标记对我国水稻材料进行育性位点的籼粳分型检测,挑选部分籼稻、粳稻亲本进行杂交并统计分析F1代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结果]籼稻和粳稻之间在所有育性位点均存在少量相互渗入.由于籼稻育性位点渗入,粳稻可以分为Ⅰ型(所有位点均为粳型)和Ⅱ型(Sci、Sdi和Sei,上标i代表来自籼稻).S5不亲和时籼粳杂交稻结实率约为50%,亲和时结实率约为80%.Sa、Sb、Sc或Sd单个位点杂合对于花粉育性影响较小,但Se/pf12/RHS12单个位点杂合时显著降低花粉育性.籼粳杂交稻材料检测结果表明其育性位点的基本模式是S5和部分花粉育性位点纯合/亲和.带有S5n的籼稻两系不育系深08S与粳稻Ⅱ型材料的杂交F1代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正常.[结论]S5是控制雌配子育性的核心位点.影响雄配子育性的位点具有累加效应,其中Se可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点.S5+Se与Sa、Sb、Sc、Sd任意两个纯合位点可能是实现籼粳亚种间育性亲和的基本遗传位点模式.以广亲和两系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常规粳稻为父本的"籼不粳恢"籼粳杂交模式是一个可行的亚种间组合模式.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