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控关键技术,从品种抗性筛选和药剂防治方法两方面开展了研究。于2011年在全省4个县对54个中、晚稻品种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水稻品种之间的抗性有较大的差异,平均病丛率在0.5%以下的有岳优9113等7个品种,为相对抗(耐)病品种;平均病丛率在0.51%~2.99%的有金优77等42个品种;平均病丛率在3.0%以上的有金佳丝苗等5个品种,为相对感病品种。2012年在全省3个县开展了不同药剂及不同使用方法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的有效方法是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药剂拌种(20 g/kg种子)、移栽前2 d和移栽后15 d各使用25%吡蚜酮喷雾1次(每667 m220 g);不采用药剂拌种或者低剂量拌种(25%吡蚜酮10 g/kg种子)的防效均显著地低于该药剂20 g/kg种子剂量拌种的防效;2%宁南霉素水剂单独使用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较差,且与25%吡蚜酮混合使用后,并没有显著性地提高防效。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综合防控 抗病品种 药剂防治技术
江西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生物灾害科学 》 2014
摘要:由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暂定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自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被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等人鉴定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南方广大稻区。2009年,该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晚季稻上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近几年在江西的发生、预测预报情况进行综述,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江西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提供参考。
江西省白背飞虱消长动态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带毒率的测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消长动态及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带毒率的影响,分别采用诱虫灯测报和田间取样方法测定江西省崇义、井冈山、莲花和万安等4个县(市)灯下和水稻田间白背飞虱的消长动态,并采用RT-PCR方法测定4个县(市)不同时期灯下和水稻田间白背飞虱的带毒率。结果表明:江西省4个县(市)灯下和田间白背飞虱消长动态与带毒率变化规律相同,即白背飞虱高发期其带毒率也较高。崇义和万安白背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高峰期较早,在7月28日左右;其次是井冈山,高峰期在8月8日左右;莲花则最晚,高峰期在8月18日左右。根据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的时间差异,可以推测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的白背飞虱是从东南方向传入江西省的,并进一步传播到邻近省份。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消长动态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带毒率 传毒规律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