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抗病性(模糊匹配)
7条记录
苦瓜枯萎病抗病与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消长动态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以28个苦瓜品种为材料,通过苗期人工接种枯萎病鉴定其抗性强弱,结果显示,28个苦瓜品种枯萎病发病程度出现较大差异,共获得高抗材料1份、感病材料11份.苦瓜根际微生物生物数量消长动态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苦瓜抗、感品种枯萎病发生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枯萎病的发生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抗病品种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构优于感病品种.抗病苦瓜品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其真菌的Sobs、Shannon和Chao1指数分别高出36.93%、25.89%和38.58%,细菌的 Sobs、Shannon和Chao1 指数分别高出 13.63%、12.91%和26.52%.感病苦瓜品种土壤中的pH、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在幼苗期均高于抗病苦瓜品种,根际微生物组成受pH、氮素、有效磷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苦瓜 枯萎病 抗病性 根际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抗茎枯病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芦笋抗茎枯病快速鉴定方法,为芦笋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的筛选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采用毒素浸种法、毒素浸根法、分生孢子悬浮液浸种法、分生孢子悬浮液灌根法和田间自然诱发法测定7个芦笋品种对芦笋茎枯病的抗病性。【结果】芦笋茎枯病菌毒素浸种24 h对格兰德、佳芦1号、早佳1号、丰岛1号、华淼、TC和UC157F2的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62%、4.29%、13.98%、4.26%、2.19%、4.95%和15.00%,可将7个供试品种划分为感病和中抗2个类型,UC157F2和早佳1号为感病品种,其他品种表现为中抗。毒素原液浸根处理对格兰德、佳芦1号、早佳1号、丰岛1号、华淼、TC和UC157F2的根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0.94%、73.72%、82.29%、71.77%、65.86%、69.39%和82.35%,可将供试的7个芦笋品种划分为感病、中感和中抗3个类型,UC157F2、早佳1号和格兰德为感病品种,佳芦1号和丰岛1号为中感品种,TC和华淼为中抗品种。芦笋茎枯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浸种对供试芦笋种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其中1.0×10~5个孢子·mL-1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浸种处理对格兰德、佳芦1号、早佳1号、丰岛1号、华淼、TC和UC157F2的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43.88%、40.97%、41.67%、32.87%、29.59%、28.52%和61.23%,可将7个供试品种分为感病、中感和中抗3个类型,UC157F2为感病品种,格兰德、早佳1号和佳芦1号为中感品种,丰岛1号、华淼和TC为中抗品种。分生孢子悬浮液灌根后所有供试品种的发病率均在80%以上,不能有效区分供试品种的抗病性。田间自然诱发法可将7个供试品种划分为感病、中感和中抗3个类型,UC157F2为感病品种,早佳1号、格兰德和佳芦1号为中感品种,丰岛1号、华淼和TC为中抗品种。【结论】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浸种法对芦笋品种的抗茎枯病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诱发法鉴定结果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可以与田间自然诱发法相结合快速准确鉴定芦笋种质资源对茎枯病的抗性水平。

关键词: 芦笋 芦笋茎枯病 抗病性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一种简单迅速且行之有效的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在同一条件下,采用6种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对25个未知抗性油菜品种进行鉴定比较,进而明确最佳鉴定方法,然后利用该法对25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初花期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花期琼脂块叶腋接种法和盛花期牙签茎秆接种法与大田接种法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54 0、0. 941 6、0. 860 4,这3种方法均可有效反映抗、感品种的差异,2种苗期鉴定方法的鉴定效果较差。根据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结果,选用初花期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对25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筛选获得了2份高抗材料。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抗病性 鉴定方法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方法鉴定辣椒疫病抗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离体叶法和游动孢子灌根法对辣椒材料进行了疫病抗性鉴定,并对两种方法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的材料中感病材料所占比例最大,其中V34-1、V7-3、B6等材料高度感病,而T3-1、富根、V48-2、T10-1等有极强的抗疫病能力,几乎达到免疫级别。研究发现,越感病的材料其发病速度越快。不同的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不同菌株的致病辣椒品种不同,同一个辣椒材料对不同的菌株表现不同的抗病性。也讦某一致病率大的菌株对一辣椒材料不致病,而致病率小的菌株却对其表现为致病。对两种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系数为0.597 6,相关性程度较为显著,18份材料中有14份表现一致,为77.78%,表明两种方法所得试验结果吻合程度高。

关键词: 辣椒疫病 抗病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摘要:对12个鲜食番茄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宝珠一号”与“夏红一号”具有良好的综合性状,其早熟性、前期产量、总产量、抗病性、品质等均优于其它品种,综合评分排名分别列第1和第2位,适宜在南昌地区推广。

关键词: 鲜食番茄 品种 比较试验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和利用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分析的方法,用67个稻瘟病菌菌株对35个水稻品种的抗瘟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毒力频率较低(<20%)的有两优培九、金优77、汕优晚3、汕优63、Ⅱ优63、早丝苗、汕优10号、威优晚3、9003、金优402、安两优402、汕优647、嘉育948和优Ⅰ402等。联合抗病性系数在0.70以上(含0.70)的两两组合有101对,其中有17对搭配的联合毒性系数为0,即稻瘟病菌不会同时对搭配的双方致病。联合抗病性系数在0.80以上(含0.80)的组合有12对,这12对组合的联合毒性系数为0~0.03,这些两两搭配的双方均对田间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被评价为高抗稻瘟病的搭配,可以在生产推广中搭配使用。

关键词: 稻瘟病 稻瘟病菌 抗病性 毒力频率 联合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水稻抗病转基因研究进展

江西科学 2000

摘要:随着水稻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抗病水稻品种成为可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稻抗病转基因的技术、方法 ,对水稻抗病转基因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也作了评价。

关键词: 转基因 抗病性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