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株高(模糊匹配)
5条记录
不同氮肥梯度处理水稻茎蘖数及株高变化规律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不同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不同氮肥梯度与茎蘖数以及株高的变化规律,设置不同氮肥梯度早造和晚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梯度下,合美占、粤农丝苗2个品种在早、晚造结果上总体表现一致,随施氮量的增加,茎蘖数、株高增加;分蘖期、拔节期早、晚造施氮量与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孕穗期、黄熟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早造、晚造施氮量与自然株高、生理株高在分蘖期、孕穗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拔节期、黄熟期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氮肥 茎蘖数 株高 相关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株高与剑叶性状QTL比较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不同氮素环境下株高和叶片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鉴定新的环境钝感的主效QTL。以丰锦和中优早8杂交衍生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株高和叶片性状进行QTL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双亲的株高和叶片性状存在明显变化,中优早8对氮素响应程度明显高于丰锦,不同施氮水平株高和叶片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共检测到38个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17个染色体区域,仅9个QTL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稳定表达,氮素水平差值性状相关QTL主要分布在第7,8,11号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新的环境钝感的主效QTL簇qPHLW7和qFLWA10,位于第7染色体的多效性QTL簇qPHLW7,具有明显的调控株高、叶长和叶宽的功能;位于第10染色体上的主效QTL簇qFLWA10参与调控剑叶宽和剑叶面积,具有明显的延伸叶片宽度和面积的功能。共检测到23对互作QTL,上位性互作是调控株高和叶片性状的重要遗传组成,且主效QTL参与上位性互作效应。检测到9个环境钝感表达的主效QTL,其中主效QTL簇qPHLW7和qFLWA10是调控叶片和株高性状的2个关键染色体区域,相关研究为后续探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氮素水平 株高 剑叶性状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交水稻的育种研究Ⅱ.三交中晚稻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4个纯合不育系菲A、中9A、金2 3A和珍汕97A ,4个杂合不育系菲A 协青早B、中9A 协青早B、金2 3A 协青早B和珍汕97A 协青早B ,3个恢复系75 2、测6 4 7和优米2号,按8×3NCⅡ交配设计配制2 4个组合。比较研究了三交种的杂种优势及株高和抽穗期的变异程度。结果表明,5 8 33%的三交种比相应单交种具增产优势,平均增产6 11%。单株产量最高的为三交组合珍汕97A 协青早B 测6 4 7,其平均优势率为6 0 2 9% ,最优优势率为9 94 % ,株高和抽穗期的变异系数也与相应单交种接近。说明三交中、晚稻具有较强的增产潜力,可筛选出农艺性状整齐度符合生产要求的水稻三交组合。三交种的千粒重优势特别突出,在中、晚稻育种上值得利用。

关键词: 三交 杂交水稻 杂种优势 株高 播始历期 变异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效唑与二氯喹啉酸对水稻生理效应的初步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5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显著地降低了水稻的株高和鲜重,使用剂量越高,降低程度越明显,且高剂量 (9. 0kg/hm2 )使稻叶出现畸形症状;施用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0. 375 ~1. 500kg/hm2 对水稻的株高和鲜重没有明显的影响;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与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混用后引起的水稻株高和鲜重降低是由前者单独引起的,而与后者无关。

关键词: 多效唑 二氯喹啉酸 水稻 株高 鲜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交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2

摘要:通过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临时保持系杂交 ,获得杂合不育系 ,再与恢复系杂交的方法配制了 1 5个三交杂交稻组合。试验结果表明 :杂合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 ,其制种产量比纯合不育系提高 3 8.1 %~ 79.7%。大部分三交杂交稻组合在株高、抽穗期等主要农艺性状上表现基本整齐一致 ,能达到生产应用要求 ,大多数组合的产量较对照增加 6%~ 9%。

关键词: 三交 杂交水稻 杂合不育系 株高 抽穗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