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甲烷(模糊匹配)
5条记录
不同干耕措施下紫云英还田水稻土中DOM组成特征与CH4排放的关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水分管理下(先干耕再复水)紫云英还田水稻土中可溶性有机质(DOM)组成结构与甲烷(CH4)排放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室内培养法,以不添加绿肥(紫云英)不干耕(DW-0)为对照,设置不同水分管理处理(不干耕、干耕5 d、干耕10 d),运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评估土壤DOM组成、荧光光谱对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紫云英干耕5 d(G+DW-5)处理下DOM含量与CH4累计排放量均显著降低;随着干耕时间延长,DOM含量与CH4累计排放量都呈上升趋势。通过3DEEM-PARAFAC法得到三种荧光组分,包括类富里酸(C1)、类腐殖酸(C2)、类蛋白质(C3),且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土壤DOM荧光组分组成存在明显差异。G+DW-5处理下土壤DOM中类腐殖质组分(C1+C2)含量最高,占比可达79.88%;限制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水分管理下土壤DOM组分分异明显。G+DW-5处理下DOM腐殖化指数(HIX)为5.11,显著高于其他水分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CH4排放量与C1组分、HIX指数显著负相关,而与C2组分、自生源指数(BIX)显著正相关,说明短期干耕可通过增加C1组分含量及土壤DOM腐质化程度来降低CH4排放。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紫云英还田水稻土DOM组成和结构特征与CH4排放量密切相关,可为稻田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绿肥 干耕 甲烷 可溶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皇竹草厌氧发酵特性及稀土元素溶出研究

新能源进展 2022

摘要:为探讨稀土尾矿区修复用皇竹草的厌氧发酵特性和发酵过程稀土元素溶出情况,开展不同发酵浓度(总固体浓度分别为2%、4%、6%、8%、10%)的中温(37±1℃)批式厌氧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总固体(TS)浓度为4%条件下皇竹草产甲烷性能最佳,日产甲烷率和累积产甲烷率分别为25.56mL/g和197.33m L/g。采用修正Gompertz方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TS下皇竹草发酵累积产甲烷率的变化。分析发酵液中稀土元素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皇竹草内的稀土元素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只发生小部分溶出,主要包括La、Ce、Nd、Sc、Y等,各处理发酵液中稀土元素浓度并未超出文献报道的抑制浓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溶出率与发酵体系的TS浓度、化学需氧量(COD)呈负相关,与pH呈正相关。研究可为稀土矿区皇竹草沼气工程应用和发酵剩余物的肥料化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皇竹草 厌氧发酵 甲烷 稀土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eta分析生物质炭对中国主粮作物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生物质炭输入对中国主粮作物痕量温室气体的影响,研究可为农田痕量温室气体减排提供有效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施加生物质炭,生物质炭输入对甲烷吸收/排放并无显著影响,而甲烷排放在不同耕作和施氮情况下发生显著变化。旋耕和不施氮情况下施加生物质炭分别显著提高稻田甲烷排放达30%和46%,而在翻耕和施氮的情况下施加生物质炭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达9%和10%。生物质炭输入分别可显著减少主粮作物氧化亚氮、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reenhouse gas intensity,GHGI)达41%、18%及2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作类型、生物质炭施用量及生物质炭类型均可显著影响农田氧化亚氮、GWP和GWPI。合理的管理主粮作物生物质输入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建议生物质炭与施氮和翻耕2种农作措施相结合,施加小于10 t/hm~2及碳氮比(C/N)低于80的生物质炭,以利于主粮作物综合温室效应的减排。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甲烷 生物质炭 Meta分析 全球增温潜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添补百脉根体外甲烷产量的动态响应

草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稻草添补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的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动态变化,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稻草与百脉根分别以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与0∶100的比例组合在3、6、12、24、36与48h的瘤胃体外的发酵参数与甲烷产量。结果表明,3~48h各组的pH值6.64~6.99,NH3-N质量浓度2.98~28.74mg.dL-1,甲烷产量0.038~1.313mmol。24h前甲烷产量随百脉根在混合发酵基质中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多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4~48h则随百脉根在混合发酵基质中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山羊(Caprasp.)稻草基础日粮添补不同水平百脉根均可以降低瘤胃体外发酵的甲烷产量。

关键词: 稻草 百脉根 组合 体外发酵 甲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与不同水平百脉根组合的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中国奶牛 2012

摘要:为研究稻草(RS)添补百脉根(LC)的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动态变化,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48h,研究RS分别补添0%、10%、20%、30%、40%、50%、60%、70%、80%、90%与100%的百脉根(LC0、LC10、LC20、LC30、LC40、LC50、LC60、LC70、LC80、LC90与LC100)在3h、6h、12h、24h、36h与48h的瘤胃体外发酵参数与甲烷产量。结果显示,3~48h各组的pH值在6.64~6.99,NH3-N浓度为2.98~28.74mg/100mL,甲烷产量为0.038~1.313mmol。24h前甲烷产量随LC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多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4~48h则随LC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反刍动物RS基础日粮与LC组合可以降低甲烷产量。

关键词: 稻草 百脉根 组合 体外发酵 甲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