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甲烷(模糊匹配)
4条记录
皇竹草厌氧发酵特性及稀土元素溶出研究

新能源进展 2022

摘要:为探讨稀土尾矿区修复用皇竹草的厌氧发酵特性和发酵过程稀土元素溶出情况,开展不同发酵浓度(总固体浓度分别为2%、4%、6%、8%、10%)的中温(37±1℃)批式厌氧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总固体(TS)浓度为4%条件下皇竹草产甲烷性能最佳,日产甲烷率和累积产甲烷率分别为25.56mL/g和197.33m L/g。采用修正Gompertz方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TS下皇竹草发酵累积产甲烷率的变化。分析发酵液中稀土元素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皇竹草内的稀土元素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只发生小部分溶出,主要包括La、Ce、Nd、Sc、Y等,各处理发酵液中稀土元素浓度并未超出文献报道的抑制浓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溶出率与发酵体系的TS浓度、化学需氧量(COD)呈负相关,与pH呈正相关。研究可为稀土矿区皇竹草沼气工程应用和发酵剩余物的肥料化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皇竹草 厌氧发酵 甲烷 稀土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eta分析生物质炭对中国主粮作物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生物质炭输入对中国主粮作物痕量温室气体的影响,研究可为农田痕量温室气体减排提供有效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施加生物质炭,生物质炭输入对甲烷吸收/排放并无显著影响,而甲烷排放在不同耕作和施氮情况下发生显著变化。旋耕和不施氮情况下施加生物质炭分别显著提高稻田甲烷排放达30%和46%,而在翻耕和施氮的情况下施加生物质炭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达9%和10%。生物质炭输入分别可显著减少主粮作物氧化亚氮、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reenhouse gas intensity,GHGI)达41%、18%及2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作类型、生物质炭施用量及生物质炭类型均可显著影响农田氧化亚氮、GWP和GWPI。合理的管理主粮作物生物质输入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建议生物质炭与施氮和翻耕2种农作措施相结合,施加小于10 t/hm~2及碳氮比(C/N)低于80的生物质炭,以利于主粮作物综合温室效应的减排。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甲烷 生物质炭 Meta分析 全球增温潜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添补百脉根体外甲烷产量的动态响应

草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稻草添补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的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动态变化,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稻草与百脉根分别以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与0∶100的比例组合在3、6、12、24、36与48h的瘤胃体外的发酵参数与甲烷产量。结果表明,3~48h各组的pH值6.64~6.99,NH3-N质量浓度2.98~28.74mg.dL-1,甲烷产量0.038~1.313mmol。24h前甲烷产量随百脉根在混合发酵基质中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多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4~48h则随百脉根在混合发酵基质中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山羊(Caprasp.)稻草基础日粮添补不同水平百脉根均可以降低瘤胃体外发酵的甲烷产量。

关键词: 稻草 百脉根 组合 体外发酵 甲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与不同水平百脉根组合的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中国奶牛 2012

摘要:为研究稻草(RS)添补百脉根(LC)的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动态变化,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48h,研究RS分别补添0%、10%、20%、30%、40%、50%、60%、70%、80%、90%与100%的百脉根(LC0、LC10、LC20、LC30、LC40、LC50、LC60、LC70、LC80、LC90与LC100)在3h、6h、12h、24h、36h与48h的瘤胃体外发酵参数与甲烷产量。结果显示,3~48h各组的pH值在6.64~6.99,NH3-N浓度为2.98~28.74mg/100mL,甲烷产量为0.038~1.313mmol。24h前甲烷产量随LC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多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4~48h则随LC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反刍动物RS基础日粮与LC组合可以降低甲烷产量。

关键词: 稻草 百脉根 组合 体外发酵 甲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