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种群动态(模糊匹配)
14条记录
棉叶蝉种群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寻棉叶蝉种群数量田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于不同年份调查了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数量及其消长规律,对比了常规用药棉田与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种群动态差异,初步探索了抗虫棉和邻作作物对棉叶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昌和九江地区12月仍观测到棉株上有棉叶蝉的活动;2022年棉叶蝉虫口峰值明显高于2021年和2020年,且高峰期时间跨度较大,可能与当年7月-10月的旱情相关;不用药棉田年度间棉叶蝉种群变化趋势并无明显区别;常规用药棉田较不用药棉田棉叶蝉高峰期的时间推迟,但种群数量峰值无明显差异;抗虫棉与非抗虫棉上棉叶蝉个体数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但抗虫棉上棉叶蝉的虫口峰值明显大于非抗虫棉;与玉米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与对照处理无明显差异,但其峰值出现时间较其他栽培模式推迟;与玲珑菊和贡菊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数量明显大于其他处理;与甜瓜和番茄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棉叶蝉在赣北有越冬的可能;棉叶蝉的大发生可能与旱情相关;棉田用药可能仅推迟高峰期;抗虫棉有加重棉叶蝉发生的趋势;玲珑菊和贡菊与棉花邻作会加大棉叶蝉对棉田的为害;甜瓜和番茄与棉花邻作可能具有生态控虫的潜力。

关键词: 棉叶蝉 种群动态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52个春玉米品种对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鉴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主要害虫的抗性水平,对选用抗虫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首先通过种群动态调查确定江西省春玉米主要害虫种类,随后通过蚜量比值和茎秆蛀孔数筛选江西省52个推广春玉米品种中的玉米抗虫品种,最后通过果穗产量和危害率调查得到适合江西省种植的玉米抗虫品种。【结果】调查发现劳氏黏虫(Mythimna loreyi)、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为江西省南昌市春玉米主要害虫,其中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种群数量相对较大。通过蚜量比值得出52个推广品种中有高抗蚜虫品种17个,抗蚜品种5个,中抗品种5个,敏感品种6个,高感品种17个;通过茎秆蛀孔数得出有高抗亚洲玉米螟品种12个,抗亚洲玉米螟品种有14个,中抗品种12个,敏感品种5个,高感品种9个。部分推广玉米品种抗蚜性较差时,其抗螟性则较强,而当抗螟性较差时,则其抗蚜性抗蚜性较强,但京科968、双甜726、万鲜甜6188既高抗蚜虫又高抗亚洲玉米螟;52个推广玉米品种10株产量为0.90~4.24 kg,产量最高的5个品种分别为万鲜甜6188、百沐达、维甜999、美玉爽甜糯502、京科968,推广玉米品种中大部分果穗为害率较高,除尚满帝、桂甜糯108、泰坦、百沐达、桂糯530,其余品种果穗为害率都在50%以上。【结论】江西省52个推广的玉米品种对害虫具有不同程度抗性,其在自然感虫状态下的产量也差异较大,结合抗虫性和产量指标得出万鲜甜6188和京科968既具有较强的抗蚜性、抗螟性,同时自然感虫状态下产量较高,推荐江西省春玉米种植万鲜甜6188和京科968。筛选得到的抗性品系也可为玉米抗虫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了候选材料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品种 抗虫性 种群动态 玉米蚜 亚洲玉米螟 产量 为害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地上害虫发生动态及品种抗虫性差异

中国植保导刊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甘薯品种地上部害虫发生动态和品种抗虫性差异,2019年在江西省南昌县定点调查了6个甘薯品种地上害虫发生为害情况.结果表明,甘薯主要害虫为叶螨、甘薯跳盲蝽和甘薯麦蛾,不同品种对3种害虫抗性存在差异.叶螨发生高峰期为7月31日至8月10日,宁紫1号叶螨发生持续时间最长(46 d),抗性最低;广薯87叶螨数量始终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抗性较好.甘薯跳盲蝽发生高峰期为8月上旬,叶片受害较重,徐薯22和其他5个品种叶片受害率分别为18.28%和45.23%-73.08%,徐薯22对甘薯跳盲蝽抗性良好,广薯87叶片受害率高达73.68%,抗性最差.甘薯麦蛾发生盛期为9月份,各甘薯品种在生长早期均未出现明显的卷叶症状,,广薯87卷叶率低于3.41%,抗性较好;赣GZ12-27抗性较差,卷叶率达33.97%,其余品种卷叶率居中.本研究结果将为甘薯的抗虫育种和害虫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地上害虫 种群动态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量对稻飞虱与稻叶蝉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研究氮肥施用量与昆虫种群与捕食性天敌种群密度的关系。设立0、90、150、210 kg/hm~24个氮肥水平,研究田间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和二点叶蝉以及捕食性天敌拟水狼蛛、驼背额角蛛、食虫沟瘤蛛和黑肩绿盲蝽的平均密度和种群密度时间动态。结果表明,210 kg/hm~2氮肥水平下,3种稻飞虱的平均密度均显著高于0、90、150 kg/hm~2稻田。0、90、150、210 kg/hm~2氮肥稻田间,3种稻叶蝉以及拟水狼蛛、驼背额角蛛、食虫沟瘤蛛的平均密度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氮肥施用量田间稻飞虱与稻叶蝉及捕食性天敌种群密度的时间动态走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氮肥施用会显著促进田间稻飞虱种群密度增多,但对稻叶蝉及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氮肥施用量 稻飞虱 稻叶蝉 捕食性天敌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昌小菜蛾种群动态、天敌种类调查及4种药剂的应用

湖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协调寄主、天敌与农药之间的关系是合理使用高效低毒药剂控制害虫的基础。为此,调查了江西南昌地区小菜蛾的种群动态和天敌种类,并评价了4种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捕食性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昌地区小菜蛾成虫和幼虫每年均有2个发生高峰,即春峰和秋峰,春峰主要发生在4~6月,秋峰发生在10~11月;该地区小菜蛾天敌有16种,其中菜蛾绒茧蜂、菜蛾啮小蜂、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异色瓢虫是优势天敌,其种群数量与小菜蛾的种群数量呈现出天敌追随现象;综合分析4种杀虫剂的影响,认为在生产上宜优先选择施用6%乙基多杀菌素SC和24%甲氧虫酰肼SC,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不宜单独用于小菜蛾的防治,需与乙基多杀菌素等速效性好的药剂配合使用或在小菜蛾种群数量较低的情况下使用,而10.5%三氟甲吡醚EC则应在小菜蛾重发生、而天敌又很少时应用。

关键词: 小菜蛾 种群动态 天敌 杀虫剂 影响 南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赣南脐橙粉虱类害虫种类及种群动态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赣州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种类和发生动态。经鉴定,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为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2013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卵、若虫、伪蛹、成虫数量平均密度分别为(7.61,6.67,5.45,47.43)头/叶(板),(3.84,2.84,1.82,31.80)头/叶(板);2014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分别为(8.29,6.92,5.18,27.16)头/叶(板),(7.89,6.18,4.35,24.06)头/叶(板)。2013-2014年,两种粉虱发生数量较大,全年有多个发生高峰。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是赣南脐橙上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工作,控制为害。

关键词: 柑橘粉虱 黑刺粉虱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诱虫灯下稻飞虱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摘要:为明确稻飞虱及其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规律,以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采用灯诱法连续两年对江西省万载县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 horvathi和螯蜂dryinids进行同步诱集。结果显示:2010年和2011年白背飞虱高峰期均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初;2010年褐飞虱高峰期发生在8月底至9月初,2011年褐飞虱第一次高峰期发生在6月底至7月初,为迁入高峰;第二次高峰期发生在8月底至9月初;尖钩宽黾蝽的第一次高峰期发生在7月中旬到7月底,与白背飞虱的发生高峰期相适应;尖钩宽黾蝽的第二次高峰期以及黑肩绿盲蝽和螯蜂的高峰期发生在8月底到9月初,与褐飞虱的发生高峰期相适应。

关键词: 稻飞虱 天敌 灯诱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t水稻对褐飞虱及其二种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转cry1Ab/Ac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HH1)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及其2种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方法】试验分HH1处理组、亲本明恢63(MH63)组2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块试验田,定期调查不同处理田块内的褐飞虱及其2种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结果】转基因水稻HH1对褐飞虱、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种群动态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整个水稻生育期的试验结果显示,与亲本对照水稻MH63相比,转基因抗虫水稻HH1对上述3种非靶标昆虫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转cry1Ab/Ac基因水稻HH1的种植不会对褐飞虱及蜘蛛、黑肩绿盲蝽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褐飞虱 转Bt水稻 蜘蛛 黑肩绿盲蝽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cry1Ab/1Ac,cry1C,cry2A基因水稻对田间稻纵卷叶螟及其捕食类天敌的影响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转Bt基因水稻商业化之前需要评价其对靶标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本研究连续2年在3个地点调查了3种转Bt水稻材料和非转基因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为害情况,稻纵卷叶螟及其4种捕食类天敌的种群密度、相对丰富度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水稻材料对卷叶率和稻纵卷叶螟幼虫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非转基因水稻田间卷叶率显著高于3种转Bt基因水稻田.在调查期间,不同地点3种非转基因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种群密度以及它在植食类功能团内的相对丰富度均显著高于3种转Bt基因水稻田.水稻材料、水稻材料×调查日期、水稻材料×调查年份、水稻材料×调查日期×调查年份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种群动态均有显著影响.但是,3种转Bt基因水稻材料和非转基因水稻田间4种捕食类天敌的相对丰富度、种群密度以及种群动态基本没有显著差异.从上述结果可推论,转Bt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能明显抑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但对4种捕食类天敌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转Bt基因水稻 稻纵卷叶螟 种群动态 卷叶率 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配制剂中拮抗细菌菌株Pf7-14在稻株上的群体数量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菌株Pseudom onas fluoresecens7-14(Pf7-14)显著地抑制了水稻纹枯病。在温室条件下,在水稻(品种为IR72)健株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接种的病株上于分蘖盛期分别喷雾Pf7-14、混剂(Pf7-14+井冈霉素),菌株Pf-14对用于标记的抗生素萘啶酮酸(Nalid ixic ac id)具有天然的抗性,以上两处理中Pf7-14的浓度相同,约为2.2×108cfu/mL,应用稀释平板法,在喷雾后的不同时期,在含萘啶酮酸100μg/mL的培养基上回收Pf7-14。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健株还是在病株上,在两批试验中,混剂中Pf7-14的种群数量总是高于其在单剂的数量,在健株上,应用1~4 d,两者显著性相差1.69~2.96倍(P=0.05)。在病株上,第4~7 d,两者显著性相差1.74~3.70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一次防治,还是两次防治,与两个单剂相比,混剂(Pf7-14+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得到显著性提高。两次防治中,混剂的防治效果为83.46%,而单剂Pf7-14和井冈霉素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92%和73.72%。

关键词: 拮抗细菌 Pf7-14 种群动态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