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鄱阳湖微囊藻毒素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关系
《环境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分别于2012年4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13年1月(冬季)在鄱阳湖进行了4次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鄱阳湖水柱中常见的3种微囊藻毒素(MC-RR、MC-YR和MCLR)的质量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探寻了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湖泊环境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C-RR是鄱阳湖MCs的主要毒素种类.胞内微囊藻毒素(intracellular MCs,IMCs)与微囊藻生物量(r=0.47,P<0.01)、颤藻生物量(r=0.68,P<0.01)、蓝藻生物量(r=0.56,P<0.01)、Chl-a(r=0.28,P<0.01)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鱼腥藻生物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这说明微囊藻和颤藻是鄱阳湖微囊藻毒素的主要产毒藻类.IMCs与水温(r=0.51,P<0.01)、透明度(r=0.69,P<0.01)、Fe(r=0.43,P<0.01)和Zn(r=0.43,P<0.01)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TN(r=-0.44,P<0.01)、TP(r=-0.29,P<0.01)、NO-2-N(r=-0.28,P<0.05)、NH+4-N(r=-0.33,P<0.05)、Ca(r=-0.34,P<0.01)和Mg(r=-0.35,P<0.05)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pH、PO3-4-P、NO-3-N、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Cu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这说明光照强度(透明度反映)、氮、磷、水温是控制鄱阳湖微囊藻毒素产生的重要因子,金属离子Ca、Mg、Fe、Zn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微囊藻毒素的产生.鄱阳湖IMCs和胞外微囊藻毒素(extracellular MCs,EMCs)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即夏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冬季和春季较低.鄱阳湖IMCs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东部湖汊群、松门山周围以及蚌湖和蚌湖进入鄱阳湖的入湖口较高,其它区域较低的趋势,而EMCs的高值区位于松门山周围和蚌湖及其入湖口.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胞内微囊藻毒素 胞外微囊藻毒素 鄱阳湖 季节变化 空间分布
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解析2种穗型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弯曲穗型‘两优培九’和直立穗型‘武香粳14号’为材料,研究了在2个施氮水平下,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穗内各籽粒在不同蛋白质含量区间的频数变化趋势呈正态分布;在稻穗的同一部位,2个供试品种一次枝梗上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二次枝梗;一次枝梗上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以第2粒位籽粒较低,第1粒位的籽粒较高;二次枝梗上第1粒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在穗上不同部位及一、二次枝梗上的分布因品种和施氮量的不同而异,施氮量在110~220 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可以减少穗内粒间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