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种求解病虫害防治指标的新模型
《江西农业学报 》 1999
摘要:根据经济阈值定义的模式“挽回收益= 防治成本”及公式“挽回减产率= 对照减产率- 防治区减产率”,提出了一种求解病虫害防治指标的新模型。若病虫害为害量(x)与作物产量损失率[f(x)]关系用线性模式f(x)=ax+ b 表示,则新的防治指标(x)求解模型为x=( C·FN·E·P)×1a ,而传统的防治指标(x′) 求解模型为x′= ( C·FN·E·P- b) ×1a 。从推导过程和计算结果对两种求解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的防治指标求解模型更具合理性。
早稻穗期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笼罩接虫试验表明,早稻穗期产量损失(Y)与每丛白背飞虱数量(X)的关系符合方程:Y=14.0835+10.9425X±28.95。产量损失的主导原因是水稻受害后秕谷率增加。根据目前稻谷价格、防治费用等,导出白背飞虱防治指标为每丛12~16头。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
水稻稻粒黑粉病为害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杂交制种及不育系繁殖的一个重要病害。它对产量影响的直接原因是减少了单穗实粒重,增加了病粒率。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的损失率应低于病粒率,每穗病粒数的多少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不大。模拟为害发病率(X)与损失率(Y)的关系,可建立江农ⅡA/HR1004和汕A/桂33的损失预测方程分别为Y_1=-0.1036+1.0211X,Y_2=-0.0335+1.0528X。结合目前防治费用、产品价格和防治效果,本文估算了不同产量水平的允许损失率,并提出目前的防治指标为3%~5%。
杂交水稻二化螟防治指标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 1991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水稻生育期和相同二化螟虫量下,杂交稻损失大于常规稻,早稻损失大于晚稻。并用改进的二化螟防治指标计算方法算出杂交早、晚稻二化螟防治指标,经检验,比传统的计算方法算出的防治指标准确、简便、实用。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