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生紫芝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野生紫芝开展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以期为紫芝种质资源评价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自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的1份野生紫芝子实体进行分离获得纯培养菌株;通过子实体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鉴定菌株。以菌株为试验材料,分别从碳源、氮源、pH和温度4个因素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3个较优水平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比较4个因素对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通过驯化栽培出芝,测定其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通过分光光度法对栽培子实体总三萜和粗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判定供试菌株为紫芝(Ganoderma sinense),编号G46。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46的最佳碳源为果糖和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2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以果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pH为7.0、温度为25℃的条件下菌株G46菌丝生长最佳。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素对菌株G46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为碳源>温度>pH>氮源。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栽培袋菌丝48 d左右满袋,平均生长速率为4.17 mm/d,15 d左右形成原基,23~28 d子实体成熟。单个子实体平均鲜重为52.13 g、生物学效率为5.21%。栽培出芝的子实体总三萜和粗多糖含量分别为0.98%和1.30%。【结论】采集的野生紫芝培养基营养源广泛易得,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容易驯化栽培出芝,其子实体中总三萜和粗多糖含量较高,可作为紫芝优异菌种选育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 野生紫芝 生物学特性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驯化栽培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