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蛋白含量新位点qPRO-19-1的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籽粒蛋白约为40%,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提高大豆蛋白含量是主要的育种目标。因此,发掘大豆蛋白含量相关基因,对开发分子标记并培育高蛋白食用大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低蛋白大豆品种中黄35为母本,以源自日本的高蛋白大豆十胜长叶为父本,构建了重组自交系(RIL,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群体。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在3条染色体筛选出9个与蛋白含量相关的SSR标记,其中位于19号染色体的QTL尚未见报道。进一步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ADD)分析RIL群体F2:15和F2:16,在19号染色体重复定位了1个蛋白质含量相关QTL qPRO-19-1,位于分子标记SSR1938和SSR1959之间,LOD值分别为3.43和3.98,贡献率分别为7.81%和14.87%,高蛋白等位基因来自于高蛋白亲本十胜长叶。qPRO-19-1的定位区间长度为385 kb,共有注释基因36个。本研究定位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新位点qPRO-19-1,为大豆高蛋白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育种奠定了基础。
一个水稻耐冷主效QTL-qCT10的分离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耐冷性最强的稻种资源之一,研究耐冷性遗传特征,挖掘耐冷基因,对把耐冷优良特性应用到水稻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前人对东乡野生稻耐冷性定位结果,以东乡野生稻为供体亲本,协青早B(XQZB)为受体亲本,结合分子标记,回交构建近等基因系,再用耐冷近等基因系与协青早B杂交加自交,得到F2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对耐冷主效QTL-qCT10进行分离鉴定。最后把qCT10界定在第10染色体分子标记In Del10-9与InDel10-22间224.5 kb范围内,是一个新主效耐冷QTL。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明东乡野生稻强耐冷性遗传机制,为培育强耐冷水稻品种打下基础。
利用辣椒种间F_2和F_(2:3)两个群体进行其主要农艺性状QTL分析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材料‘V06C1720’为母本,灌木辣椒(C.frutescens)材料‘H101’为父本,建立包含180个单株的种间F2作图群体,应用SSR和SRAP标记技术构建了共278个标记位点的17个连锁群遗传图谱,图谱全长1 282.10 c M,标记平均间距为4.61 c M。利用QTLNetwork 2.0软件和F2、F2:3表型数据,对辣椒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在第1、2、3、4、6、7、10、12、13、14、15和16连锁群上共检测到48个加性QTL和11对上位性QTL,可分别解释5.18%~40.33%和4.09%~13.56%的表型变异。变异率大于10.00%的主效加性QTL有33个,占总数的68.75%;来自灌木辣椒‘H101’的增效等位加性QTL位点有29个,占总数的60.42%。株高、主茎高、果长、果径、单果质量、果形和果实辣味等7个性状的9个加性QTL在两个群体中同时被检出,这些在不同环境及不同遗传背景下能够稳定存在的QTL可为辣椒农艺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QTL精细定位及克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东乡野生稻的粒形相关QTL分析
《杂交水稻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乡野生稻/协青早B∥协青早B的回交自交系群体为遗传材料,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群体的SNP分子标记基因型,对东乡野生稻的粒形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在水稻第1,3,4,5,10,12号染色体上共发现14个粒形相关QTL,包括6个粒长QTL(q GL1、q GL3.1、q GL3.2、q GL4、q GL10.1、q GL10.2)、2个粒厚QTL(q GT5、q GT10)和6个粒重QTL(q KGW3、q KGM4、q KGW5、q KGW 10.1、q KGW10.2、q KGW12)。其中q GL3.1与q KGW3、q GT5与q KGW5、q GL4与q KGM4、q GL10.1与q KGW10.1以及q GL10.2、q GT10与q KGW10.2定位区间重叠,推测这些QTL具有一因多效特性。加性效应最大的粒长QTL即q GL3.1(q KGW3)被定位在第3染色体的粒形基因GS3的区域中,且q GL3.1与GS3都是控制粒长的主效QTL,推测q GL3.1就是GS3基因。而在q GL3.1区域附近还存在粒长QTL q GL3.2,该位点与已克隆的粒长QTL即GL3.1在位置上重叠,推测q GL3.2可能就是GL3.1/Os PPKL1基因。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