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手持式三维扫描仪的种子快速建模与试验
《北京测绘 》 2023
摘要:种子外观形态与建模研究是很多研究课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种子颗粒较小,常规扫描建模无法对种子背面扫描建模,现有方法大都采用二次扫描进行缝合拼接,建模过程复杂、建模效率低且拼接操作易引入误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搭建一种基于手持式激光扫描仪的种子三维全貌特征测绘平台,提出了种子快速建模方法,可实现一次性快速测得种子外形全貌特征,无须进行模型拼接等操作,降低了建模难度,提升了建模效率。对茶籽、花生、莲子三种类型的种子进行了建模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茶籽最大差值为0.07 mm,最大相对误差为0.38%;花生的最大差值为0.05 mm,最大相对误差为0.15%;莲子的最大差值为0.04 mm,相对误差为0.27%;相对误差均低于0.5%,说明该方法具备较高的建模精度。


水稻RIL群体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苗期耐热性QTL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发掘耐热基因资源是培育耐高温新品种和消除高温危害最直接的绿色生态途径,也是阐明耐热生理生化和分子遗传机理的基础.[方法]构建苗期耐热性鉴定评价方法,以热敏感品种周南稻和强耐热品种赣早籼58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亲本和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依据171个家系的基因型数据,利用滑动窗口法将SNP信息转换成Bin基因型,预测染色体上的重组断点,构建RIL群体高密度BinMap遗传图谱,结合耐热表型数据,运用QTL IciMapping软件完备复合区间ICIM的作图方法,进行高温胁迫下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QTL分析.[结果]构建了一张包含3321个Bin标记高密度遗传图谱,各染色体Bin标记数为159—400个,标记间平均物理距离为106 kb;利用逐步高温胁迫方式鉴定亲本和RIL家系幼苗耐热表型,高温胁迫下,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且幼苗存活率与籼型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籼型基因频率越高,耐热性越好,RIL群体表型性状呈现双峰连续分布,苗期耐热性可能受少数几个主效QTL调控;共检测到12个苗期耐热性相关的QTL,其中,调控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的QTL分别有8和4个,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相关QTL存在遗传重叠现象,形成调控耐热性的主效QTL簇qHTS2、qHTS7和qHTS8,三者在调控苗期高温抗逆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qHTS7为新发现主效QTL,对增强苗期耐热性具有较强的功效.[结论]构建了一张包含3321个Bin标记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解析了耐热品种赣早籼58号苗期耐热基因,鉴定出3个苗期耐热调控关键QTL簇,发掘了一个新主效QTL簇qHTS7,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高效获取目标区段及候选基因,筛选出8个苗期耐热性调控的关键目标基因.


适宜南方丘陵双季杂交稻的精量育秧播种装备的研制与试验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针对南方丘陵双季稻育插秧这一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为解决双季稻育秧小播量播种均匀性差及落种位置准确性不高的难题,实现双季杂交稻的精量播种育秧。通过开展双季稻精量育秧播种装备的关键部件设计和仿真分析等创新研究,研制出气力式水稻精量育秧播种装备。通过试验表明,精量育秧播种装备能够有效满足双季杂交稻微小播量播种的农艺要求,具有省种、效率高(570盘/h)、播种均匀度高(95.56%)的显著特点,有效实现双季杂交稻的机械化稀播、匀播、定位落种育秧,为双季稻机械化育秧提供了适宜的装备支撑,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耕种施肥一体化机械播种盖土器对芝麻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丘陵坡地芝麻(Sesamum indicum)高效高产机械化播种方式,研究了耕种施肥一体化机械2种播种盖土器对芝麻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丘陵坡地使用耕种施肥一体化机械播种芝麻,要想获得较高的出苗率,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宜在雨前播种,选用不带开沟器的播种盖土器播种;在伏秋干旱少雨季节,宜在雨后播种,选择带开沟器的播种盖土器播种.
关键词: 耕种施肥一体化 播种盖土器 芝麻(Sesamum indicum) 出苗


丸粒化处理对芝麻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山西、河北8个芝麻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丸粒化处理对芝麻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丸粒化处理的芝麻出苗率、成苗率及苗期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9%~16.9%,5.9%~9.5%,3.1%~9.1%,4.4%~10.1%,5.2%~8.5%,10.7%~24.9%,7.9%~11.4%,10.0%~18.9%;对丸粒化与芝麻苗期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看出,丸粒化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


丸粒化处理对芝麻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山西、河北8个芝麻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丸粒化处理对芝麻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丸粒化处理的芝麻出苗率、成苗率及苗期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9%~16.9%,5.9%~9.5%,3.1%~9.1%,4.4%~10.1%,5.2%~8.5%,10.7%~24.9%,7.9%~11.4%,10.0%~18.9%;对丸粒化与芝麻苗期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看出,丸粒化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


匀强高压静电场处理水稻种子的生物场效应试验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研究了不同强度的匀强高压静电场及其处理时间对2个水稻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压静电场强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种子萌发期间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用300 k V/m的高压静电场处理水稻种子2 min具有最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相比,2个水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提高了5.61和6.77个百分点,发芽势分别提高了7.89和6.31个百分点,α-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39.73%和130.28%。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匀强高压静电场 发芽率 发芽势 α-淀粉酶活性


芝麻耕种施肥一体化机械播种方式对芝麻出苗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了探索芝麻高效高产机械化播种方式,试验以芝麻耕种施肥一体化播种设备为对象,研究了3种播种方式在地势平整及不平整田块对芝麻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势不平整的田块,宜选择播种管将芝麻种子播于旋耕刀片前端,通过旋耕完成盖土的播种方式,可以保证较高的芝麻出苗数量及田间基本苗;在地势较平整的田块,宜选择播种管直接将芝麻种子播于旋耕刀片后端的土壤内,由播种设备后端的滚轴完成镇压,可以获得较高的芝麻出苗数量及田间基本苗,且出苗较整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