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土壤增氧方式对其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种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21(旱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增氧方式(T1-增施过氧化钙、T2-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T3-表土湿润灌溉和CK-淹水对照)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1)增氧处理明显改善土壤氧化还原状况,3种增氧方式下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均高于CK。稻田增氧促进土壤氮素硝化,在分蘖期和齐穗期T1、T2和T3的土壤硝化强度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反硝化强度显著低于CK。2)不同增氧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不同,在拔节期、齐穗期和完熟期3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T1、T2显著高于CK,而T3显著低于CK;在完熟期,T1处理下中浙优1号、IR45765-3B和中旱221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21.2%、13.2%和17.0%,而T2处理下3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14.3%、6.9%和9.1%。3)与CK相比,T1和T2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T3显著增加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可见,施用过氧化钙和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能有效改善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不仅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而且显著增强稻田氮的硝化而减少氮素损失,从而提高水稻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
沼液化肥全氮配比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N-P2O5-K2O(120-90-135 kg/hm2)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沼液化肥不同全氮配比(沼液全氮分别占0%、15%、30%、45%和100%)对旱地红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酶(脲酶、脱氢酶)活性和硝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沼液全氮比例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呈倒"U"形增加,且较单施化肥处理(未施沼液)分别提高3.88%~40.78%、1.64%~31.15%、28.21%~79.49%。随着花生生育进程的推进,脲酶活性随沼液全氮比例增加而升高;脱氢酶活性先降低,开花期后升高。沼液全氮45%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结荚期和收获期土壤脲酶、脱氢酶活性和硝化强度。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行综合评价,依据主成分解释总变量和碎石图提取了2个主成分反映原变量的92.13%的信息。第1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量和硝化强度的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综合了脲酶、脱氢酶活性的信息。主成分综合得分图直观地显示了等氮磷钾条件下沼液化肥全氮配比对旱地红壤微生物活性的综合影响。具体为BS30>BS45>BS100>BS15>NPK>CK。因此,等氮磷钾条件下沼液全氮15%~100%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特别是沼液全氮30%处理,同时其花生籽粒产量也达到了最大值(2 875 kg/hm2)。
关键词: 土壤 酶 细菌 N肥 沼液 真菌 放线菌 硝化强度
超声预处理酶解与常规酶解鱼鳞胶原蛋白的比较
《食品工业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超声预处理和常规方法分别进行了木瓜蛋白酶酶解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研究。在超声波频率20 k Hz,功率150 W,超声预处理时间10 min的条件下,从酶解温度、料液比值、p H、酶解时间、酶浓度和动力学参数角度对两种酶解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p H 7.0、料液比值0.2 g/m L、酶解温度65℃和酶浓度2%下酶解6 h,超声预处理酶解的水解度比常规酶解提高8.14%。在一定的条件下,超声预处理酶解比常规酶解可提高木瓜蛋白酶的最适宜活性温度,在高料液比值下获得较高的水解度,在较少的时间内或在较低的酶浓度下使反应体系趋于平衡状态,但对木瓜蛋白酶活性基团和底物的解离影响不大。在不同的温度下,超声预处理酶解的动力学常数Vmax和特征参数Km均分别大于和小于常规酶解,说明超声预处理增强了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提高了酶解的反应效率。
关键词: 鱼鳞 超声预处理 木瓜蛋白酶 酶解 水解度 动力学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