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碳”目标下江西粮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条件、困境及对策分析
《杂交水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碳"战略不断推进,粮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是落实农业"双碳"目标的有力途径.当前,江西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粮食总产和面积恢复性增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逐步增长等,为江西粮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但仍面临气候、资源、环境、市场、科技创新、生产经营主体等诸多生产要素制约,建议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研究,强化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化肥农药农膜减量行动,激发绿色农产品市场活力,强化科技支撑,完善配套支持,以推动江西粮食产业朝着绿色生态全链条方向发展.


鸭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 DVH)主要是由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DHA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以肝脏出血肿大、肝空泡增多和神经症状为基本特征。近年来,病毒变异导致其致病性的改变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对DHA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病毒引起的流行与传播、病理变化、致病机制以及该病的诊断与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将为今后该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 流行病学 致病机制 诊断与防控


芦笋茎枯病菌生物学特性与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芦笋因其营养价值高,并具有润肺、镇咳、祛痰、抑制肿瘤生长等药理功能,被称为“蔬菜之王”。然而,茎枯病的普遍发生,给芦笋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其是芦笋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一度被称为“芦笋癌症”,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与遗传多态性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从分类地位的历史演化、寄主范围、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面介绍了芦笋茎枯病菌的分类特征,明确了其学名为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而非天门冬茎点霉(Phoma asparagi);从菌落直径和菌丝干质量等方面介绍了芦笋茎枯病菌不同菌株间生长速率的差异;从致病力测定和不同地理来源菌株的致病力比较等方面介绍了芦笋茎枯病菌的致病性;从基于致病力的遗传多态性、基于rDNA ITS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和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遗传多态性等方面介绍了芦笋茎枯病菌不同地理来源菌株的遗传多态性规律。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天门冬拟茎点霉 分类地位 生长速率 致病性 遗传多态性


新“三品一标”背景下的南昌农业品牌发展研究
《农村农业农民 》 2022
摘要:农产品的品质直接决定着市场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而农业品牌又是产品质量安全和信誉的载体.农业生产新"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同时对农产品品质保障和农业品牌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江西省南昌市农业品牌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剖析出农业品牌基础不够牢、优质品牌数量不很足、企业品牌意识不太强、品牌建设力度不够足等突出问题.综合考虑本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提出做大做强做优农业品牌的策略建议:突出产品品质特色,夯实品牌建设基础;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监管提质;分区打造品牌精品,建立"洪字号"品牌体系;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产业纵深发展;实施多维营销策略,提升品牌传播效能.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一种高致癌性反转录病毒,可引发髓性细胞性白血病及各种肿瘤性疾病,并产生免疫抑制,易继发细菌及其他病毒感染。长久以来,禽白血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仅依靠禽白血病病毒的净化,仍不能有效控制禽白血病的流行和蔓延。本文主要阐述ALV-J病毒的感染、复制、致瘤及免疫抑制机制、宿主天然抗病毒过程及其分子机制,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致病机理 免疫抑制 抗病毒免疫


江西稻瘟病菌稻巨座壳致病性分化年度动态变化
《菌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西水稻种植区稻巨座壳菌(稻瘟病病菌)的年际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7个中国鉴别寄主与30个单基因鉴别品系两套鉴别寄主分别鉴定分析了2006–2018年间从江西37个水稻主要种植县市分离的1161个稻瘟病单孢菌的生理小种、致病力、致病类型与无毒基因型等.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稻瘟病菌可以分成7群49个生理小种,其中ZA、ZB、ZC群为优势种群,ZB13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18.00%,以毒性较强的强致病力菌株为主;江西稻瘟病菌在生理小种构成、优势小种、致病力年际变化方面均具有3–5年的周期性;江西历年稻瘟病菌的致病类型较为丰富且存在年度差异,菌株致病类型占各年度总菌株数的82.79%–98.21%,优势致病型菌株占当年总菌株的3.57%–5.77%;历年稻瘟病菌的无毒基因个数为24–29个,其中Avr-Pizt、Avr-Piz5、Avr-Pik、Avr-Pik(C)在历年供试菌株中出现频率较高,说明与之相对应的抗瘟基因在江西抗病育种与抗性品种布局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稻巨座壳菌(稻瘟病菌) 致病性 无毒基因 年际变化 鉴别品系


江西"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构建研究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9
摘要:"互联网+"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范式,通过互联网交易农产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江西农产品市场交易现状,分析了江西"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交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制度、农产品交易信息公开机制、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交易信用机制和人才发展战略机制等促进江西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