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生理小种(模糊匹配)
6条记录
芝麻青枯雷尔氏菌生化特性及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摘要:将采自江西12个县(市)的芝麻青枯雷尔氏菌29株菌株分别人工接种到寄主植物番茄、茄子、马铃薯和烟草上,鉴定结果表明:全部菌株属于生理小种1;25株菌株属生化变种Ⅲ,3株属生化变种Ⅳ,1株为生化变种Ⅲ-1亚种。对致病力测定结果的聚类分析表明:来自进贤、都昌、南昌、樟树4个红壤旱地传统种植区的菌株致病力最强;来自鄱阳砂壤及潮洲地传统种植区的菌株致病力中等;来自其它6个区域的菌株致病力最弱。因此,江西芝麻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寄主植物、耕作栽培制度和土壤生态是影响青枯雷尔氏菌致病力分化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芝麻 青枯雷尔氏菌 生理小种 生化变种 致病力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辣椒疫霉生理小种构成及其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江西省辣椒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抗药性风险,采用灌根法鉴定了108个江西辣椒疫霉菌株的生理小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江西省辣椒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LP20、LP38和LP48属于生理小种3,占测定菌株总数的2.8%,其余菌株属于生理小种2,占测定菌株总数的97.2%,为优势生理小种,且未发现生理小种1。烯酰吗啉抑制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EC50值范围为0.1149~0.2868μg/mL,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最敏感菌株的2.49倍。不同地区的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差异不大,崇义的菌株平均EC50值最低,为0.1367μg/mL,分布范围为0.1213~0.1462μg/mL;吉水的菌株平均EC50值最高,为0.2185μg/mL,分布范围为0.1805~0.2835μg/mL。

关键词: 辣椒疫霉 生理小种 烯酰吗啉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6~2008年江西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动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我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鉴定2006~2008年从江西省31个水稻主产县(市)采集分离的195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共鉴定到6群40个生理小种。所测菌株中ZB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为优势小种群。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13、ZB15、ZB5、ZA1,出现频率分别为14.36%、13.33%、6.67%、6.67%;3年中小种类群及优势小种的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在稻瘟病流行的2006年,小种类群以ZA和ZB为主,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13和ZA1,频率分别为17.65%和11.76%;在稻瘟病中发偏轻的2007年和2008年,小种类群及优势小种的构成均较为一致,2年中小种类群均以ZB为主,如2008年优势小种为ZB15和ZB13,频率分别为18.92%和10.81%;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同一穗瘟病标本中不同单孢菌株的生理小种不同,并讨论江西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年度动态变化。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江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6年江西省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摘要:用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对2006年在江西省部分地区采集的42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5群28个生理小种,其中ZA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16.70%。生理小种的组成由1989年邓敏军等报道的4群发展到5群28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也由ZB1转变为ZA1。所鉴定出的28个生理小种对3个籼稻鉴别品种有较强的致病力。地域较近的地区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群体组成也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江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评价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两种方法的比较

江西农业学报 1989

摘要:本文比较了用稻瘟病菌的一个单孢菌株代表一个生理小种测定品种抗病频率和不分小种而直接用多个单孢菌株测定品种的抗病频率的优缺点.指出前者因同一生理小种内各菌株致病力有差异,以及抽样的随意性,测得的品种抗优势小种数实际上是抗菌株数,后者克服了前者的缺点,并得到自然病圃病情的验证,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关键词: 生理小种 菌株 抗病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89

摘要:1983~1985年,应用我国统一使用的七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我省64个县(市)的32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全省稻瘟病菌共七群30个生理小种.其中ZG_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43.1%,广泛分布于平原稻区;ZB_(15)、ZC_(15)和ZC_(13)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15.3%、10.3%和6.3%,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稻区.结果还表明,我省籼型小种居多,出现频率为48.4%,ZB群小种出现频率有所上升.各地出现的生理小种与当地种植品种类型密切相关.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