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茶树菇(模糊匹配)
8条记录
18个茶树菇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及农艺性状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摘要:为获得不同来源茶树菇的亲缘关系并筛选适合工厂化生产综合农艺性状较优菌株,以18株(4株野生菌株、7株栽培菌株、5株经钴60辐照诱变菌株和2株搭载神州十号的航天飞船诱变菌株)茶树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子标记ISSR、拮抗和同工酶技术进行菌株分型和亲缘关系分析;通过分析菌盖厚度和直径、菌柄长度和直径、生育期、产量,对18株茶树菇菌株的农艺性状进行比较。拮抗试验将18株茶树菇分为7组;筛选出的20条ISSR引物扩增出164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比例为81.1%;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828时,可将18株茶树菇划分为6个类群;酯酶同工酶试验也将18株茶树菇划分为6个类群。农艺性状分析发现,茶5、AS-1、茶3、白茶、茶园1号和杨树洞1号综合性状较好。ISSR分子标记试验、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综合比较初步筛选出较优菌株为茶园1号、杨树洞1号、AS-1、茶3、白茶和茶5,可作为工厂化生产茶树菇菌种。

关键词: 茶树菇 拮抗反应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酯酶同工酶 亲缘关系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菇原生质体再生及单核体菌株的特性

微生物学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茶树菇遗传育种工作是茶树菇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关键,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单核体菌株的获得可为茶树菇遗传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目的】获得茶树菇原生质体的再生特性、单核化特性及其交配型,为开展茶树菇的杂交育种、融合育种、诱变育种、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挖掘等奠定基础。【方法】以茶树菇保藏菌种Aa11的菌丝为材料,采用甘露醇溶液和溶壁酶溶液直接处理平板菌丝制备茶树菇原生质体,而后对原生质体进行分离和再生培养。通过原生质体单核菌丝体两两单单对峙培养,观察对峙培养过程中的菌落形态变化。【结果】当接种块数量为7、酶解温度为33-34℃、酶解时间为60-80 min时,原生质体数量为107个/mL。茶树菇原生质体在涂布平板7 d后肉眼才可见明显的再生菌落形成,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为0.71%,单核化率为41.1%;再生异核体和再生单核体在形成再生菌落时有时间差,从第7天开始往后连续3 d的再生菌落均为异核体菌株,往后第4天开始陆续出现单核体菌落,之后时间内的菌落均为单核体菌株。试验共得到290个原生质体单核体,分为A1B1和A2B2两种亲本交配型,A1B1和A2B2二者的比例为138:152;两种交配型的单核体在菌落形态上都表现为气生菌丝旺盛、颜色浓白,A1B1单核体的生长速度要快于A2B2单核体。双亲菌落接触部位存在一条明显比周围菌丝体稀疏的分界线,双亲菌落接触区域的分界线均向菌落扩大速度慢的亲本菌落弯曲。【结论】两种交配型单核体菌株及其对峙培养后的菌落形态变化特征可为茶树菇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茶树菇 原生质体 单核化 交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菇赣茶AS-3、赣茶AS-5选育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21

摘要:通过系统选育对18株茶树菇菌株进行生理性能测定和菌株比较试验,选出符合早熟、高产育种目标的野生菌株Aa09和Aa11;经过组分、初筛、复筛,以及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筛选出早熟菌株AB7(菌盖、菌柄颜色浅褐色,整体菇形偏小),初步命名为赣茶AS-3号,其平均生育期58 d,比对照品种赣茶AS-1短3 d;筛选出高产中早熟菌株AC6(菌盖、菌柄颜色深褐色,整体菇形粗状),其平均产量121.7 g/袋,比CK高5.40%,初步命名为赣茶AS-5号.

关键词: 茶树菇 新品种 初筛 复筛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油菜籽饼粕对茶树菇菌渣高温堆肥进程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21

摘要:茶树菇菌渣和油菜籽饼粕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发酵试验,研究了油菜籽饼粕添加量对茶树菇菌渣堆肥过程中各种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茶树菇菌渣中添加适量的油菜籽饼粕进行高温堆肥发酵,有利于加快堆体的升温速度,提高堆体的最高温度,升高堆体的pH值,增大堆体的电导率(EC),降低堆体的C/N。在4个处理中,以C2处理的效果最佳:在堆肥进程中50℃以上高温持续8 d;发酵结束时pH值为8.48,符合腐熟要求; EC值为1746μs/cm,在敏感植物忍受的EC值4000μs/cm以下;水分下降率最大,达14.4%;碳氮比(C/N)为15.61,满足C/N为16以下的理论腐熟要求;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最高,分别为27.17%和1.74%;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增幅最高,分别增加了26.49%和59.63%。因此,茶树菇菌渣高温好氧堆肥的最佳配比为80%茶树菇菌渣+20%油菜籽饼粕。

关键词: 茶树菇 菌渣 堆肥 理化指标 配比 油菜籽饼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菇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初探

食用菌 2020

摘要:随着广昌茶树菇栽培规模的扩大,茶树菇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安全的综合防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地调查、试验示范、实地指导及现场讲座,总结出栽培环境、栽培原料处理、菌种制作过程、出菇期、采收与储藏期等阶段的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段.

关键词: 茶树菇 虫害 绿色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TS序列分析18个茶树菇菌株的亲缘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供试18株(4株野生菌株、7株工厂化栽培菌株、5株经钴60辐照诱变菌株和2株搭载神十的航天诱变菌株)茶树菇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703~721 bp,与Gen Bank数据库中茶树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茶树菇。运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供试菌种聚为6个类群,其中Cha3与Cha3shen,AS-2与AS-2-600,AS-1与AS-1shen、AS-1-700,分别聚在了不同的类群,说明这7株茶树菇菌株可能由于辐照或航天诱变后使得ITS序列存在着种内的变异。ITS序列分析结果从系统发育角度反映出了研究菌株的遗传关系,是进行茶树菇菌株遗传分析及科学鉴定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 茶树菇 辐照诱变 航天诱变 ITS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茶籽壳代替木屑栽培茶树菇配方筛选试验

中国食用菌 2014

摘要:不同比例的茶籽壳和木屑组合成5个试验配方,比较不同配方对菌丝生长、子实体经济性状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配方中,配方4(棉籽壳50%、茶籽壳15%、木屑5%、麦麸20%、玉米粉7%、石膏1%、磷肥1%、石灰1%)为优选配方。

关键词: 茶籽壳 茶树菇 培养基配方 菌丝生长速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地区茶树菇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摘要:依据茶树菇生物学特征要求,结合南方气候特点和资源状况,集成目前国内外茶树菇栽培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茶树菇无公害栽培角度,对茶树菇栽培场所、栽培季节、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规范。

关键词: 茶树菇 无公害栽培 技术规程 南方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