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赤霉素、6-BA、芸苔素3种激素组合的4种复配剂,对早稻叶面喷施,研究了它们对延缓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复配剂均减缓了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丙二醛的积累、膜透性的增加,提高了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降低了氧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延缓了叶片的衰老;并提高了结实率、充实度和产量,其中,处理4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水稻
叶片
衰老
激素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对免耕水稻的松土、除草、施肥、移抛栽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不同类型的杂草的除草效果不同,应根据杂草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或几种除草剂综合施用;应采用小量多餐、化肥后移、根外补肥的施肥技术;应采用小苗带土移栽或抛栽的移栽技术。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土壤容重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除草剂
施肥方法
栽培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齐穗期喷施3种外源激素(GA3、6-BA、BR)对二晚生长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测定了剑叶的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与SOD、CAT活性等与衰老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3种外源激素对水稻叶片的衰老都有延缓作用,并能提高结实率,最终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其中以6-BA的效果最好。但外源激素对水稻叶片衰老作用的延缓具有时效性,大约2周左右。
关键词:
外源激素
赤霉素(GA3)
6-苄基腺嘌啉(6-BA)
芸苔素(BR)
水稻
叶片
早衰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在充分应用现有的水稻免耕栽培和高产栽培的先进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组装集成,提出了水稻免耕抛秧和移栽的配套栽培技术,包括田块选择、土壤处理、除草灭茬、育秧、移(抛)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栽培技术
集成
《浙江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长环境中铜的水平提高,水稻植株各部位分布的铜浓度也较高。在较高供铜水平下水稻米粒中分布的铜浓度高于绿色、无公害大米中铜的限值。水稻有很强的吸收、富集铜的能力,铜向米粒和颖壳的迁移能力弱于向茎叶迁移的能力,低浓度下的迁移能力强于高浓度下的迁移能力。
关键词:
水稻
铜
富集
分布
《江西农业学报
》
2005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耐铜毒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在供试的8个品种中,“赣香糯”耐铜毒能力最强,在铜毒下该品种的有效穗和产量相对无铜毒处理下降率均最低,分别为24.0%和37.5%。“60029”表现耐铜毒性最差,其相对于无铜毒处理有效穗减少了64.4%,产量减少了72.2%。根系发达、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及总吸收表面积大的品种,有较强的耐铜毒性。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耐铜毒性
根系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
2004
摘要:笔者分析了水稻免耕栽培在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插秧难、草害严重、土壤板结、后期早衰、有机肥施用不便等,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问题
技术途径
《江西农业学报
》
2003
摘要:根据江西的实际,将旱育秧(含抛秧)、节水整地与栽秧、浅湿干交替灌溉3项主体节水技术,与节水稻田化学除草、平衡施肥与合理经济施肥、化学调控培育多蘖壮秧等配套技术相结合,优化组装形成抛秧、旱床育秧、化控湿润矮壮秧3项节水栽培技术体系,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实施这3项节水栽培技术体系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节约用水、节省成本、提高效益与资源利用效率。讨论了节水增效栽培技术在南方稻区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稻
节水
栽培技术
产量
效益
《江西农业学报
》
2001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早稻施硫和晚稻施氮均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 ,增产率分别达5 .1 %~ 9.9%和 32 .6%~ 38.5 % ,但早、晚稻施氮、硫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 ;晚稻施硫能明显增加株高 ,但在同时施氮的条件下 ,结实率会明显下降 ;增施氮肥和硫肥 ,均能明显提高水稻对氮、硫的吸收量 ;施用硫肥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3.74~ 1 1 .4个百分点 ,施用氮肥可提高硫肥利用率 1 2 .8~ 35 .3个百分点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 ,在水稻生产中以 1 2 0kg/hm2 氮与 30kg/hm2 硫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硫肥
配合施用
交互效应
《江西农业学报
》
2000
摘要:从稻种、稻叶、稻田土壤、稻田菌核和菜地土壤共 1 0 5份样品中共分离细菌菌株 2 6 72株 ,经拮抗性能测定 ,对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solani)、水稻恶苗病菌 (Fusari ummoniliforme)、水稻稻瘟病菌 (Maganporthegrisea)、水稻白叶枯病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icol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有 5 0 0、6 7、45、1 1和 9个。根据NA平板上菌落的形态特征 ,将 6 7株稻恶苗病拮抗细菌初步分为 7个类群 ,每一类群中选拮抗性能最强的一个菌株进行鉴定 ,结果有 4支菌株为Bacillussubtilis,另 3支菌株分别为B .pumillus、B .polymyxa和Pseudomonassp
关键词:
水稻
病害
拮抗细菌
筛选
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