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茄子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分析与遗传多样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利用茄子种质资源,基于17个表型性状对113份茄子种质进行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变幅为8.2%~62.3%,平均32.7%,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大(62.3%),商品果光泽变异系数最小(8.2%);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2~2.03,平均1.32,以始花节位最高(2.03),商品果光泽最低(0.12)。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主茎高与始花节位互为正相关,熟性与主茎高、株高、始花节位正相关,与单果重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提取为6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0.936%,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计算综合得分,有9份材料综合表现优良(F>0.8),可作为优势亲本材料加以利用。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23.5处,将供试的113份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30份种质,多为早熟、紫黑色棒形果实;第Ⅱ类群包含26份种质,以中晚熟、果实紫红色棒形种质为主;第Ⅲ类群包含22份种质,平均果型指数最小,主要为紫色扁圆形或卵圆形果;第Ⅳ类群包含35份种质,大部分为中晚熟种质。本研究结果可为茄子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江西地方花生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利用地方花生种质资源,扩充花生遗传育种亲本库,对"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收集到的134份江西地方花生种质资源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运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评价,并筛选出特异种质。结果表明,单株生产力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9.13%,其次,总分枝数、主茎高、百果重和百仁重的变异系数也较高,生育期和出仁率的变异系数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生产力与总分枝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适当增加总分枝数,以提高单株产量;主成分分析将9个主要农艺性状归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454%,可综合概括9个农艺性状的信息;聚类分析将134份资源划分为4大类,相同的植物学类型被划分到不同的类群,第Ⅰ类群为中果资源,单株生产力居中,第Ⅱ类群为大果资源,第Ⅲ类群为高产资源,第Ⅳ类群为小果资源,单株生产力较低;筛出9份单株生产力高、5份大果和3份小果花生种质。
分子标记技术在茄子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 2020
摘要:介绍了常用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其特点,包括RFLP、RAPD、SSR、ISSR、SRAP、AFLP、CAPS、INDEL和SNP等,综述了分子标记在茄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QTLs定位、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评价、品种鉴定与纯度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茄子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种质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普通野生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水稻(O.sativa L.)的野生近缘种,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覆盖除云南外的中国普通野生稻分布区的1777份种质资源为对象,进行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5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方差分析.结果 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是6.36%、17.10%、7.32%、8.86%和15.90%,多样性指数分别是1.30、1.47、1.45、1.39和1.33.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和第2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性状有关,累计贡献率达到83.31%;第3主成分主要与抽穗期有关,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约为95.46%.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发现普通野生稻群体可以分成3个类群,类群1主要来自江西和湖南,类群2主要来自于广西和广东大部分区域和福建,类群3主要来自于海南和广东南部区域的湛江市,样品的聚类关系和地理位置成正相关.以地理群为因素对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不同地理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分别为69.09%、57.98%和77.56%,而粒宽变异所占比例为6.20%,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普通野生稻地理群间差异起决定作用.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稻是水稻基础研究与育种的战略性资源,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是世界上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野生稻栖息地遭到严重破环,一些重要居群濒临灭绝.自1996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设立专项对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收集,并实施了异位保存和原生境保护项目.本文全面总结了全国野生稻种质资源调查、取样、异位保存与原生境保护的技术、方法和成效,并通过对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现状评估和未来水稻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我国野生稻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利用SRAP标记研究繁殖群体量对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繁殖群体量对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繁殖群体量,为种质资源更新繁殖提供理论参考。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育成品种和地方种质2种不同类型的芝麻种质资源的不同群体量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育成品种:随机抽取了10、15、20、25、30、35和40株的7个群体量梯度,24对引物共扩增到DNA位点525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1.88个,多态性位点24个,占总位点数的4.57%。随着群体量的不断增加,扩增总位点数和遗传相似系数均表现为不断增加,多态性位点比率和遗传距离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当群体量达到35~40株时,遗传相似系数达到一定高值(0.998 73和1.000 00),遗传距离降低到一定程度(0.000 64和0.000 00)。聚类结果显示群体量为35和40株的群体被紧密聚在一起,因此可认为育成品种的繁殖群体量达到35~40株时可以保持其遗传完整性;(2)地方种质:随机抽取10、15、20、25、30、35、40、45、50、55和60株的11个群体量梯度,24对引物共扩增到DNA位点552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3.00个,多态性位点44个,占总位点数的7.97%。随着群体量的不断增加,扩增总位点数波动上升,多态性位点比率和遗传距离呈先升后降然后再轻度变化的趋势。遗传相似系数则随群体量的增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轻度下降后再次回升的趋势,并于群体量为40和60株时达到最大值0.99758。聚类结果显示群体量为50、55和60株的群体被紧密聚在一起,因此可认为地方种质的繁殖群体量达到50~55株时可保持其遗传完整性;(3)在芝麻种质资源繁育中,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由于其遗传背景的纯度存在差异,应选择不同的繁殖群体量以保持其遗传完整性。
江西省瓜类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中国瓜菜 》 2019
摘要:为收集、保存和了解江西省蔬菜种质资源现状,以江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基础,共收集到233份瓜类蔬菜资源.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分布在江西省11个县(市、区)、40个乡(镇)、120个村及普查县瓜类蔬菜种质资源分类、分布规律、性状特点及优异资源的重点分析.结果 表明:瓜类蔬菜地方品种有6个科;部分地方品种品质较好,但纯度低、退化严重;都昌县、崇仁县、寻乌县具有丰富的瓜类蔬菜地方品种.本文对调查地区瓜类蔬菜资源现状、特色资源农艺性状特点及保护与利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瓜类蔬菜地方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育种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