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苦瓜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苦瓜熟性机理,本试验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强雌系苦瓜‘Q11-2’与强雄系BK0604杂交组合多个世代群体的第一雌花节位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Q11-2’与BK0604第一雌花节位遗传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该杂交组合的B1、B2、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5.09%、46.29%和85.1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48.77%、9.39%。这将有助于在今后育种中早期进行选择。


基于SSR和SRAP标记苦瓜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 2017
摘要: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是苦瓜遗传改良的材料基础。用SSR、SRAP标记对46份苦瓜种质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从26对SSR和196对SRAP引物中分别筛选获得14和33对多态性引物,并分别扩增出70和63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60和90个。利用软件进行聚类分析,46份供试苦瓜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88之间,取阈值0.656可将46份苦瓜分为4大类群。依据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可以为亲本选配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江西省苦瓜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苦瓜种质抗性的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江西省苦瓜枯萎病致病菌株,探讨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的抗性鉴定方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筛选高抗资源,以期为抗性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采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病株茎基部分离、纯化了3株致病力较强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形态观测、致病力检测和rR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oxysporum f.sp.momdicae)。优化了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浸根移栽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枯萎病抗性(Fusarium oxysporum f.sp.)鉴定,发现具有高抗枯萎病特性材料6份,抗病材料11份,中抗材料4份,高感材料9份。


苦瓜新品种‘赣苦瓜7号’
《园艺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苦瓜7号’是以高代自交系‘BK0701-8’为母本、‘BK0604-1’为父本配制的苦瓜一代杂种。中熟,主蔓第1雌花节位18~22节。果实棒形,绿白色,果面瘤粒饱满间三角形瘤,光泽度好,外观商品性极佳。果长25~30 cm,横径8 cm,肉厚1.2 cm,单果质量450 g。肉质脆嫩,苦味适中,品质优良。一般产量45 t·hm~(-2)。


苦瓜强雌性系的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苦瓜独特的营养保健功效的深入认识和现代药理学对苦瓜药用价值的新发现,苦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需求量与日俱增,这使得苦瓜育种材料的获得及新品种选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现从苦瓜性别分化、强雌性系选育及应用、强雌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苦瓜强雌性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苦瓜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苦瓜新品种‘赣苦瓜4号’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苦瓜4号’是以强雌系Q0702-10为母本,高代自交系BK0703-1为父本配制的苦瓜一代杂种。早熟,主蔓第一雌花节位8~10节,雌花率高。果实长棒形,绿白色,果面瘤粒饱满,光泽度好,商品性极佳。果长30~35 cm,横径6 cm,肉厚1 cm,单瓜质量400 g。肉质脆嫩,品质优良。一般产量45~60 t·hm-2。


赣优3号苦瓜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江西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比对"赣优3号"苦瓜丛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获得了增殖倍数高、根系发达的完整植株。农艺性状评价表明,组培苗与实生苗在植株和果实形态、商品产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赣优3号"苦瓜的离体快速繁殖体系。


苦瓜利用强雌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江西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从制种田的选择、制种时间、育苗、整地与施肥、定植方法与密度、肥水管理、搭架整枝、授粉、采种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苦瓜利用强雌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的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