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Fecundity(模糊匹配)
18条记录
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高产繁殖试验

江西农业学报 2003

摘要:对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冷水灌溉繁殖中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主穗幼穗分化第4期兼顾大部分分蘖穗第3期开始进行冷水灌溉可获得高产,出水口水温以22℃最佳,"920"养花处理较对照明显增产。

关键词: 冷水灌溉 低温敏不育系 生长点 繁殖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斜纹夜蛾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以甘兰叶为食料,系统观察不同温度下斜纹夜蛾实验种群幼虫龄次、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在15℃、19℃、24℃、29℃、34℃恒温下幼虫7龄以上的个体分别达55.4%、41.2%、21.3%、16.6%和14.3%,卵、幼虫、预蛹、蛹、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52±1.78℃、11.97±0.91℃、12.52±1.22℃、11.47±0.92℃、10.59±2.65℃,有效积温分别为56.75℃/d、224.06℃/d、28.65℃/d、153.33℃/d、41.18℃/d,发育最高临界温度为38.2820℃、38.8766℃、39.5080℃、39.5403℃、37.4907℃,发育最低临界温度为4.9509℃、4.8974℃、4.7435℃、4.7430℃、4.6471℃,发育最适温度为23.0702℃、22.0024℃、25.6765℃、26.5453℃、23.2649℃。温度对各虫态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有显著影响,各虫态存活率和繁殖力与温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关键词: 斜纹夜蛾 生长发育 存活 繁殖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稻茎毛眼水蝇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在17~31℃恒温范围内,稻茎毛眼水蝇的发育速率随温度上升呈逻辑斯蒂曲线趋势。幼虫、蛹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种群增长指数随温度的上升呈抛物线趋势。卵孵化率在20~31℃范围内无显著差异,均在92%以上。在17℃和35℃时,孵化率下降至86.67%和76.36%。在35℃时,幼虫不能存活,成虫不产卵

关键词: 温度 稻茎毛眼水蝇 生长发育 繁殖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茎毛眼水蝇自然种群参数的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3~1995年在田间观察了稻茎毛眼水蝇1~5代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各虫态所期以第1代最长,第3、4代最短。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均以第1代最低,其余各代较高。蛹存活率以第1代最低,以后逐代提高。成虫性比接近1:1。产卵前期第1代2d左右,第2代1.4d,第3~5代1d左右。成虫产卵量第2~5代差异不大,平均24粒/雌左右,第1代较少,为21.9粒/雌。成虫寿命以第1代最长,以后还代缩短。种群趋势指数以第4代最大,第1代最小。幼虫期寄生性天敌主要是姬蜂,蛹期天敌有2种,分别为稻茎水蝇啮小蜂和茧蜂。

关键词: 稻茎毛眼水蝇 自然种群 历期 存活率 繁殖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湿度对稻茎毛眼水蝇种群增长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63%~100%相对湿度范围内,稻茎毛眼水蝇卵、幼虫和蛹历期差异不显著。幼虫、蛹存活率和世代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寿命和种群增长指数随湿度增加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当相对湿度分别为80.87%、77.76%、81.26%、78.61%、78.80%、80.70%时,其幼虫、蛹和世代存活率最高,产卵量最多,寿命最长,种群增长指数最大。

关键词: 湿度 稻茎毛眼水蝇 发育 存活率 繁殖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15—35℃恒温条件下,截形叶螨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5、25和35℃下雌螨一代平均历期分别为32.13、9.02和5.64天;雌、雄螨一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90和11.33℃,有效积温分别为135.42和110.47日度;不同温度对世代存活率及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雌成螨的寿命及产卵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0℃下内禀增长率(0.3298)、周限增长率(1.3907)、净增殖率(130.993)、日产卵量(10.98)及总产卵量(181.90)都最高,30℃是种群繁殖增长的最适温度。

关键词: 截形叶螨 温度 生长发育 繁殖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1

摘要:选用40头经产的长白、杜洛克、乐平猪及其杂种母猪,饲喂以中等营养水平配合料(每千克含消化能1.9~2.8兆卡、粗蛋白质11%~15%),采取重复配种和35~42日龄断奶等技术,连续测定两窝,其结果为:乐平母猪及其杂种母猪年繁窝数2.26窝、双窝产仔24.5~25.7头,育成20~22.3头,双窝60日龄重221~344千克、料肉比2.04~2.33:1;国外品种及其杂种母猪分别为2.16窝、22.5~23.75头、20~21头、316~388千克和1.9~2.23:1。

关键词: 母猪 繁殖力 窝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义农区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生态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0

摘要:1985~1988年作者等在赣北安义农区研究了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生态,对其雌雄性比、妊娠率、胎仔数和繁殖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雄雌总性比(/)为1.14,年度间无差异,但随姬鼠年龄和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雌鼠周年均可繁殖,一年中有两个繁殖高峰:即春季高峰和秋季高峰;多数个体胎仔数为4~6只;一年中繁殖指数最高的月份为9~10月,最低的月份为1~2月。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种群生态 繁殖 赣北安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