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期施用化肥对我国南方水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meta分析研究水田土地利用方式下化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施用化肥处理的表层水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不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00±0.23 g kg-1,是不施肥处理的1.06倍±1.01倍。分析认为施肥处理下,较高的根系生物量导致较高的碳输入水平,另外相对充足的养分供应提高土壤固碳效率,这是施肥处理下土壤具有较高有机碳含量的两个原因。但不同轮作制度下,化肥对有机碳含量提升作用有差异:稻-稻-旱轮作制下化肥的作用不显著,而稻-旱轮作与稻-稻轮作制度下化肥对有机碳含量的提升作用显著。方差分析发现相同施肥措施下,稻-稻-旱轮作体系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三种轮作制度中最高,而稻-旱轮作与稻-稻轮作没有显著差异。尽管施用化肥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但评价施用化肥对温室效应的影响还需要综合考虑化肥生产、运输与施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三要素。
关键词: 长期试验 化肥 水田表土 土壤有机碳含量 meta分析


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冷浸田水稻产量效应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4
摘要:于2011~2012年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赣南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4.5~161.1 kg/hm2、磷(P2O5)76.8~78.1 kg/hm2、钾(K2O)119.4~163.1 kg/hm2;晚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67.8~172.6 kg/hm2、磷77.0~99.5 kg/hm2、钾159.5~160.7 kg/hm2;早稻的合理施肥比例为氮∶磷(P2O5)∶钾(K2O)=1∶(0.48~0.53)∶(0.82~1.01),晚稻为氮∶磷(P2O5)∶钾(K2O)=1∶(0.46~0.58)∶(0.93~0.94)。


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提高土壤肥力和稻产量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对提高土壤肥力和超级稻产量的作用,采用大田试验,调查研究了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900 kg/hm2、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1 200 kg/hm2和人工面施超级稻专用肥1 200 kg/hm23个处理对双季稻收获后稻田土壤养分、理化性质和超级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施肥比较,2个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养分和大团聚体的含量,并使土壤中酶活性和超级稻实际产量显著增加。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平均增加5.11%~6.34%、4.45%~5.13%、5.37%~5.95%、3.82%~4.51%、5.34%~6.12%、3.18%~4.20%和6.14%~7.12%;土壤中大于0.25 mm团聚体的含量提高了13.12%~17.36%;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16%~6.21%、8.64%~9.25%和10.13%~11.04%;2个超级稻品种的实际产量分别平均增加了3.8%~5.6%和8.4~10.0%,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平均提高了5.0%~12.4%、2.8%~8.8%和1.8%~4.7%。2个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的处理对土壤肥力、土壤理化性质和超级稻产量的作用差异不显著,但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900 kg/hm2处理较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1 200 kg/hm2处理的肥料用量减少了25%,具有节本增效的优点,更适宜在超级稻生产上应用。
关键词: 土壤 农业机械 肥料 机械定位深施肥 土壤理化性质 超级稻


翻压等量紫云英条件下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翻压等量紫云英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田翻压紫云英22 500 kg/hm2后配施化肥,与施用100%化肥(MF100)相比,施用60%~80%化肥,土壤中碱解N、速效钾含量均有增加,增幅为10%~59%;施用40%化肥,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25%~80%。翻压紫云英后适当减少(20%左右)化肥施用量,有利于早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实粒数等经济学性状的形成,提高早稻产量,但是过量减少(40%~60%)化肥用量,水稻产量显著降低,降幅达10%~24%。


江西省有机资源调查报告
《江西农业学报 》 2010
摘要:通过调查湖口、南昌、上高、泰和、兴国、余江县有机资源及其利用状况,量化分析相应区域有机资源利用情况,以此为基础衡量江西省有机资源量及其利用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显示2007~2008年江西省年均作物秸秆产量1764.6万t,作物秸秆直接还田31.8%,间接还田12.0%,燃烧还田52.5%,其它用途3.8%;绿肥种植面积53.3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5.1%,年产鲜草1237.2万t,其中直接还田85.6%,间接还田14.4%;人畜禽有机肥料年产9074万t,还田利用比例64.7%,流失35.3%;江西省直接还田、间接还田、燃烧还田和其它利用四种秸秆利用方式,养分回收占施肥量的比例分别为9.9%、10.1%、22.9%和4.6%。深入研究高效秸秆还田技术,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开发新型有机肥综合利用模式,平衡利用有机肥资源,有效提升江西省整体农田质量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肥料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早衰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以“丰优丝苗”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180kg/hm2)、总施钾量(180kg/hm2)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肥料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早衰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基、蘖肥的氮钾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可以延缓水稻的衰老,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水稻的产量。当基、蘖、穗、粒肥比例为6∶1∶2∶1时,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剑叶SOD活性较肥料一次性基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剑叶电导率却降低,延缓了水稻衰老,增产9.2%,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同时,后期喷施叶面肥也有利于延缓水稻衰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