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与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鉴定了来自江西省农科院等单位提供的131份水稻品种(系)材料对稻瘟病的抗性,其中抗病的7份,中抗的22份,中感的28份,感病的58份,高感的14份。感病材料占77.52%,抗病类型的材料仅占22.48%。加强育种中间材料的抗病性鉴定有利于提高抗病育种之成效。


水稻品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在对水稻品种进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Resistance gene analogue)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品种多样性有利于病菌稳定化选择原理,选择抗性遗传背景差异大的品种,在吉安和石城进行混合间栽防治稻瘟病研究。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环境下试验均表明,遗传背景差异大的水稻品种混合间栽,对稻瘟病有明显控制效果,特别是感病优质糯稻品种混合问栽后,稻瘟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极显著下降,其防治效果达82.14%~95.91%。混合间栽对杂交稻稻瘟病也有一定控制效果,防治效果为40.82%~70.87%。与净栽相比,水稻产量增幅在6.03%~11.81%之间。


优质早熟早籼不育系03A选育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不育系03A是用野败型不育系丰A与优质早稻品种赣早籼49号进行回交转育的一个早熟籼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花粉镜检和套袋自交结实的调查结果表明:典败99.2%,圆败0.78%,染败0.02%,无正常染色花粉粒,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03A株高约54cm,播始历期43-66d,叶片9-11叶,感温性强,千粒重约23g;配合力较强,可配制早、中、晚稻组合;开花习性好,柱头粗大,外露率高(80.4%-91.0%),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活力强,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品质好,7项指标达部颁一级米品质,垩白少;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好,经人工接种和自然鉴定中抗稻瘟病;后期落色,种子呈长粒形、饱满,裂颖少,且壳色好。


水稻主要病害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江西农业学报 》 2000
摘要:从稻种、稻叶、稻田土壤、稻田菌核和菜地土壤共 1 0 5份样品中共分离细菌菌株 2 6 72株 ,经拮抗性能测定 ,对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solani)、水稻恶苗病菌 (Fusari ummoniliforme)、水稻稻瘟病菌 (Maganporthegrisea)、水稻白叶枯病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icol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有 5 0 0、6 7、45、1 1和 9个。根据NA平板上菌落的形态特征 ,将 6 7株稻恶苗病拮抗细菌初步分为 7个类群 ,每一类群中选拮抗性能最强的一个菌株进行鉴定 ,结果有 4支菌株为Bacillussubtilis,另 3支菌株分别为B .pumillus、B .polymyxa和Pseudomonas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