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oots(模糊匹配)
17条记录
东乡野生稻根系抗氧化系统对冷胁迫的反应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以强耐冷的东乡野生稻和冷敏感的晚籼稻926为材料,研究了它们根系抗氧化系统对冷胁迫的反应。经过3 d不同水平的冷处理后,东乡野生稻根系的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受影响较小,而晚籼稻926根系的则随着冷胁迫的加剧而加速上升;东乡野生稻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仍然较高,而晚籼稻926的则随着冷胁迫的加剧而加速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在冷胁迫下具有较小的电解质渗透率、较低的丙二醛含量和较高活性的抗氧化酶是东乡野生稻根系强耐冷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根系 冷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耐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激素对早稻剑叶和根系衰老特性影响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水培条件下探讨了在水稻齐穗过程中,不同种类激素对水稻剑叶和根系中活性氧代谢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对水稻衰老特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在水稻齐穗时,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含量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喷施不同外源激素7 d后,与对照相比较,激动素可降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40.4%,使叶片中的O2-产生速率降低到33.56μg/gFW.min。三十烷醇可使叶绿素含量提高58.3%,并使O2-产生速率降低到34.79μg/g FW.min。喷施三十烷醇的水稻叶片和根系中CAT酶的活性最高,分别比同时期清水对照的高出25.9%和65.9%。喷施14 d后,三十烷醇可提高叶绿素含量136.5%,可使剑叶中O2-产生速率降低到34.79μg/g FW.min,叶片和根系中CAT活性仍高出对照212.1%和158.8%。虽然三十烷醇延缓水稻衰老的作用很显著,但赤霉素可使水稻结实率提高4.1%,6-苄基腺嘌呤的增产幅度却是最大。

关键词: 激素 早稻 水稻 剑叶 根系 衰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早衰剂不同浓度对杂交晚稻后期叶片和根系衰老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摘要:以生育后期易早衰的杂交水稻中优3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抗早衰剂不同浓度对杂交晚稻叶片和根系衰老的生理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抗早衰剂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根系活力,降低剑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喷施不同浓度的抗早衰剂可以提高晚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在5个抗早衰剂不同浓度处理中,以中等浓度的APSRC4的效果为最佳,比对照增产7.81%,其次为APSRC3,比对照增产7.4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APSRC1、APSRC2和APSRC5处理比对照有所增产,但产量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抗早衰剂 浓度 晚稻 叶片 根系 衰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苗期根系耐冷性生理生化特性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7

摘要:利用沙培法,研究了耐冷性不同的东乡野生稻和水稻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下根系活力、CAT活性、POD活性及MDA含量等根系生理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耐冷性水稻品种在3叶1心期经过3d的不同低温胁迫后,其根系生理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强耐冷东乡野生稻和东野1号的根系活力、CAT活性和POD活性都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而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冷敏感的2个籼稻品种的根系活力和CAT活性则一直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却先升后降;4个水稻品种的MDA含量都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而加幅上升,但2个冷敏感品种的增幅更大。另外,常温或轻微低温胁迫下,冷敏感品种的CAT活性和POD活性不一定比强耐冷品种低。因此,认为低温胁迫下根系活力和根系MDA含量的相对大小可作为耐冷性生理鉴定指标。

关键词: 水稻 低温胁迫 耐冷性 根系 生理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根系研究法的现状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摘要:简略回顾了根系研究法的进展史,对近年来水稻根系研究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评价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研究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根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摘要:综述了近30年来在水稻根系活力、根系与地上部的关系、根系对环境因子的反应以及根系性状的遗传特性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现状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而展望了今后的水稻根系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根系形态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间耐铜毒差异性及与根系形态、生理学特征的关系

江西农业学报 2005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耐铜毒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在供试的8个品种中,“赣香糯”耐铜毒能力最强,在铜毒下该品种的有效穗和产量相对无铜毒处理下降率均最低,分别为24.0%和37.5%。“60029”表现耐铜毒性最差,其相对于无铜毒处理有效穗减少了64.4%,产量减少了72.2%。根系发达、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及总吸收表面积大的品种,有较强的耐铜毒性。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耐铜毒性 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