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油菜主要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对2004~2006年度江西省油菜区试参试杂交组合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主要产量性状间及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杂种各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在所考查的10个主要产量性状中以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的杂种优势表现较明显;主要产量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生育期、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株有效角果数又与生育期、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是提高杂交油菜产量的主要方式;主要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硫甙、芥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油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提高杂种产量与改良品质仍有一定的矛盾。
关键词: 杂交油菜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高产耐病双低油菜新品种“赣油17号”的选育
《江西农业学报 》 2001
摘要:“赣油 1 7号”是以双低品系“83-64-1”(“马努 /甘油 5号”)为母本 ,“甘油 5号 /川油 8号”的选系“9A0 3”为父本 ,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耐病的甘蓝型中偏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江西省和长江中游区域试验结果均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2 .1 %以上 ;硫甙含量为 2 1 .4μmol/g(饼 ) ,芥酸含量为 0 .44 % ,含油量达 39.94% ;成熟期比对照早熟 1~ 2d,适于稻稻油三熟和油菜花生及油菜棉花两熟种植。该品种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1998
摘要:对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高温起始培养、培养基等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基因型和小孢子发育时期起决定性的作用,不同品种间甚至同一品种内的个体间,诱导频率差异显著;适宜培养的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晚期;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可提高胚状体诱导频率;起始培养高温热击促进胚状体诱导。成熟胚状体在无激素B5培养基中,直接再生出植株或经次生胚继代培养再生植株。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
美国杂交油葵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1997
摘要:本文采用正交设计对引种的3个美国杂交油葵品种进行了多因子栽培试验。初步研究表明:DK34有较高的产量和含油量,比DK3881和G101更适合于南昌莲塘地区种植。栽培3因子中,以播种期对油葵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最大。在适播期(6月11日),密度与种肥合理搭配,上述3个品种均可获得2250kg/hm2左右的葵籽产量和57%左右的籽仁含油量。
关键词: 杂交油葵;栽培;产量;含油量
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hinensis)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50A的发现及其育性遗传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作者就1990年在江西省地方品种资源中发现的白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50A进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系是核质互作不育型,恢保关系与甘蓝型不育胞质材料5003A不同,同波里玛不育胞质相似,有温感性存在,且感温程度与核基因型有关,通过春夏两季的筛选鉴别,选育得到温度钝感不育稳定的新型胞质不育系50A_1,对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白菜型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