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根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综述了近30年来在水稻根系活力、根系与地上部的关系、根系对环境因子的反应以及根系性状的遗传特性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现状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而展望了今后的水稻根系研究方向。
不同营养水平对兴国灰鹅繁殖性能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用不同能量及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饲喂兴国灰鹅种鹅。试验结果表明:精料补饲低能量、低蛋白组(代谢能10.39MJ/kg、粗蛋白12.97%)的产蛋性能和经济效益,虽略优于高能量、高蛋白组(代谢能12.34MJ/kg、粗蛋白15.23%),但远不如中等能量、中等蛋白组(代谢能11.39 MJ/kg、粗蛋白14.11%)。高能量、高蛋白组虽然有较好的受精率和出雏率,但它的产蛋性能、雏均耗代谢能和雏均耗粗蛋白均劣于中等能量、中等蛋白组。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和利用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分析的方法,用67个稻瘟病菌菌株对35个水稻品种的抗瘟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毒力频率较低(<20%)的有两优培九、金优77、汕优晚3、汕优63、Ⅱ优63、早丝苗、汕优10号、威优晚3、9003、金优402、安两优402、汕优647、嘉育948和优Ⅰ402等。联合抗病性系数在0.70以上(含0.70)的两两组合有101对,其中有17对搭配的联合毒性系数为0,即稻瘟病菌不会同时对搭配的双方致病。联合抗病性系数在0.80以上(含0.80)的组合有12对,这12对组合的联合毒性系数为0~0.03,这些两两搭配的双方均对田间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被评价为高抗稻瘟病的搭配,可以在生产推广中搭配使用。
引起早衰的水稻病害的调查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调查了引起早衰的水稻病害菌核杆腐病和水稻纹枯病在江西南昌和吉安的发生情况,在两地菌核杆腐病病丛率为0%~10%,病株率为0%~1.6%,而纹枯病病丛率为22%~100%,病株率为6.15%~64.68%。测定了“金优桂99”水稻纹枯病的产量损失,其1、3、5和7级的产量损失率分别为4.29%、7.73%、10.73%和18.45%,纹枯病病情指数(x)与千粒重下降率(y1)的线性模型为y1=0.3485+4.8921x,与结实率降低率(%)(y2)的线性模型为y2=1.7655+11.8407x,与产量损失率(%)(y)的线性模型为y=1.2040+20.4680x。
缓/控释肥料纳米-亚微米级胶结包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天然高岭土和废弃泡沫塑料为原料,制备高岭土和塑料-淀粉的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用来作缓/控释肥料的胶结剂和包膜剂。方法采用有机物质插层复合、微乳化和高剪切方法制备了高岭土和塑料-淀粉的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激光粒度分析对复合材料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1)有机物质插入了高岭土的层间,天然高岭土被剥离成纳米尺寸的片状结构,有机物质和高岭土层间的水合羟基形成氢键连接;(2)塑料-淀粉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表面存在10~20nm左右大小不一的皱褶或孔径。结论此2种复合材料可用来作缓/控释肥料的胶结剂和包膜剂。
关键词: 缓/控释肥料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 制备 表征
东乡野生稻原位圃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是收集与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微卫星标记对113份东乡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简称"东野")进行多样性分析,24对SSR引物共得到11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得到4.75个,表明东野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东野群体内来自同一居群的部分材料遗传距离较近,3个居群中有2个居群最小遗传距离为0,1个居群最小遗传距离为0.018,但也有些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很大,最大达0.851。东野3个居群居群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71 ̄0.435,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32 ̄0.652,表明东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以居群间为主,因此必须对东野原生地的现有居群实行有力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