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种用药方案对稻田主要天敌群落结构影响的差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观察并分析2种用药方案对稻田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噻嗪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用药方案Ⅰ)后施用,田间害虫天敌的科数和虫数均多于吡虫啉与毒死蜱混配(用药方案Ⅱ)后施用的田块;用药方案Ⅰ处理的田间天敌群落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用药方案Ⅱ处理的田块;用药方案Ⅰ处理田间捕食类天敌狼蛛科和肖蛸科的优势度显著高于用药方案Ⅱ处理和对照;用药方案Ⅰ处理田间茧蜂科和皿蛛科的优势度显著低于用药方案Ⅱ处理,说明以噻嗪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后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比用吡虫啉与毒死蜱混配防治对天敌更加安全。
不同地区转Bt基因抗虫水稻稻谷对赤拟谷盗生长发育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来自湖北武穴、孝感、随州3个不同地区的转cry1Ab/cry1Ac、cry2A、cry1C基因明恢63(分别命名为TT51、T2A-1和T1C-19)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室内以不同的转Bt基因稻谷继代饲养赤拟谷盗6代,结果表明:各处理赤拟谷盗的卵期3~4d,卵孵化率85%~100%,幼虫期22~27d,化蛹率85%~97%,蛹期6~7d,百蛹重0.25~0.31g,性比0.8~1.4,羽化率82%~97%,产卵前期5~7d。不同抗虫转基因水稻对赤拟谷盗各发育历期及生命表参数没有显著的影响,同一转基因事件,没有因为种植地区的不同造成对赤拟谷盗生长发育的差异。3种Bt蛋白在继代饲养的赤拟谷盗幼虫体内检测均呈阳性反应,但积累量很小,继代饲养后,没有发现在赤拟谷盗体内明显的累积。
江西省跳蛛科蜘蛛区系及其与国内其他省、区异同比较
《蛛形学报 》 2011
摘要:本文列出江西产跳蛛科蜘蛛30属63种的名录、地理分布以及区系特征.63种跳蛛属古北界的物种仅占6.2%,属东洋界以及东洋界、古北界共有物种分别占42.8%和51.0%.国内分布已基本查清的27种跳蛛区系分析表明:江西种类属华中区,与华南区、西南区共有种最多,其后依次为华北区、东北区、蒙新区,与青藏区共有种最少;江西跳蛛与邻省湖南共有种最多,其后依次为广东、福建、浙江、湖北、安徽,与江苏共有种最少.
关键词: 江西跳蛛科蜘蛛区系特征异同比较
抗虫材料为主体的集成技术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
《植物保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由新的抗虫材料‘中9A-07/WH1462’与控氮、晒田和天敌保护等措施有机结合的环境友好集成技术体系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在未施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使稻飞虱等害虫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控制,较好地保护了天敌,使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得到一定优化。集成技术稻田的害虫所占比例比对照田降低了57.6%,其天敌所占比例比对照田增加了19.6%,同时集成技术稻田的水稻产量比对照田增加了10.9%。
江西皿蛛科蜘蛛区系结构研究
《江西科学 》 2011
摘要:列出了江西皿蛛科18种蜘蛛名录、地理分布,分析了物种结构和生态类群的特点,并就国内分布已基本查清的17种蜘蛛,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将其作出归纳,得知江西17种皿蛛科蜘蛛属华中区,与西南区共有种最多,与青藏区共有种最少;与邻省比较,与浙江共有种最多,而与广东、福建共有种最少。
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价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采用苗期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及测产的方法评价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从苗期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及产量测定的综合结果看出,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导入了Bph14和Bph15基因培育的新品系,即沪旱1A/07WH1462、川香29A/07WH644、川香29A/07WH1462、中9A/07WH1462、沪旱1A/07WH644和中9A/07WH644对褐飞虱均存在一定的抗虫性,前3种苗期表现为抗级,后3种苗期表现为中抗;主栽品种珞红3A/610234为感虫,主栽品种两优培九为高感。在整个生育期不追肥、不施用农药的情况下,抗-中抗品系中以中抗品系中9A/07WH1462的667m2产量最高,比主栽品种两优培九的产量高约14.8%。若进行科学管理水肥,中9A/07WH1462品系的产量会更高,可见中9A/07WH1462抗虫品种具有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