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湘民(精确检索)
104条记录
丰城市农药使用现状及科学用药对策

生物灾害科学 2018

摘要:最近10多年,丰城市农药的使用量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综合防治意识淡薄,化学防治常常被当作唯一的防治手段,同时农药监督管理存在漏洞也加剧了这种现状。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科技素质;(2)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建设,提高机械装备水平;(3)加强农药监管与处罚力度。

关键词: 农药 使用 对策 丰城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蔬菜根肿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芸薹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存在生理小种分化现象,国际上通常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1])和欧洲根肿病菌鉴别寄主(ECD)系统~([2])鉴定根肿病菌生理小种。我国尚没有研究出适合本国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鉴别寄主系统。国内学者研究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通常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3])。为了明确江西省蔬菜根肿病菌致病性分化及病菌小种的变化趋势,作者采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板诱集法取样下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摘要:采用黄板诱集法,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在有机稻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143种,分属于79科,其中植食类31科,捕食类15科,寄生类17科,中性类16科;在化防稻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94种,分属于58科,其中植食类21科,捕食类10科,寄生类15科,中性类12科。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在有机稻田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4412、0.0434、0.3408、0.1747,在化防稻田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5546、0.0266、0.2173、0.2014。上述结果表明在黄板诱集法取样下,植食类和寄生类是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成分。

关键词: 有机稻田 化防稻田 黄板诱集法 群落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喷施技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摘要:于2016、2017年分别在江西省泰和县和南昌县进行了应用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喷施技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喷施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与用药液量呈正相关;在泰和县试验点,在统一施用25%氟环唑悬浮剂420 g/hm~2的条件下,无人机用药液15.0 L/hm~2的防效(84.20%)显著高于人工电动喷雾药液450.0 L/hm~2的防效(81.83%);在南昌县试验点,在统一施用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375 g/hm~2的条件下,无人机用药液7.5~15.0 L/hm~2的防效为53.73%~69.44%,显著低于人工电动喷雾药液450.0 L/hm~2的防效(86.72%)。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超低容量喷施技术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田间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扫网法取样下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扫网法取样下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采用扫网法,通过连续2年调查取样,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在2种类型稻田内,连续2年共查得节肢动物15 590头,分属于98科。在2010年水稻生长期,在有机稻田内,主要害虫分属于蓟马科Thripidae、飞虱科Delphacidae,其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2510、0.2062,主要天敌分属于肖蛸科Tetragnathidae,其相对丰盛度为0.1389。在化防稻田内,主要害虫分属于飞虱科Delphacidae和叶蝉科Cicadellidae,其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2750、0.1305。主要天敌分属于肖蛸科Tetragnathidae,其相对丰盛度为0.2070。在2011年水稻生长期,在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内,主要害虫均分属于飞虱科Delphacidae,其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4879、0.4049。主要天敌均分属于肖蛸科Tetragnathidae,其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1831、0.1649。综上所述,扫网法适合采集生活于水稻中上部的节肢动物。

关键词: 有机稻田 化防稻田 扫网法 群落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量化不同类型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方法】利用SAS软件对连续2年不同取样方法下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分别进行了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方法下4个群落结构特征指数中,仅有物种数连续2年在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表现出差异显著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年黄板和吸虫器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4.12%和77.69%,均大于化防稻田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67.18%和56.24%;第2年黄板法和目测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分别达到77.20%和75.93%,均大于化防稻田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55.17%和71.15%。【结论】本研究认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可以作为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差异的量化指标之一,同时参考物种数指标,以综合评价稻田生态系统抗性程度。

关键词: 稻田 群落结构特征指数 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枯萎病菌的鉴定及rDNA ITS序列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鉴定芦笋枯萎病致病菌并确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rDNA ITS)序列比对方法,对该病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比较其与近缘真菌rDNA ITS序列的差异,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芦笋枯萎病的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天门冬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asparagi。芦笋枯萎病菌F.oxysporumf.sp.asparagi及其同属近缘种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的rDNA IT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序列在76~80、104~115、129~138、151~158、175~178、382~402、438~445和473~479bp等rDNA ITS区段上存在差异性碱基。芦笋枯萎病菌及其近缘真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属真菌大致聚为2个组群2个亚群,芦笋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asparagi与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亲缘关系最近。

关键词: 芦笋枯萎病菌 rDNA ITS 序列比对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西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为抗病品种的选择及推广布局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田间病圃自然诱发和室内人工接种对江西省141个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性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1个品种的抗感性差异明显,另外,根据品种的苗瘟、叶瘟和穗颈瘟鉴定结果可知,苗叶瘟发病轻而穗颈瘟发病重。抗性综合评价为中抗的品种有29个,占供试品种的20.6%,中感的有58个,占41.1%,感病的有47个,占33.3%,高感的有7个,占5.0%,测试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及抗病的品种。另外,早稻品种表现中抗的比例最高,优于晚稻。目前江西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在稻瘟病重发生地区,可选择抗性较好的株两优02和株两优09等种植。

关键词: 品种 稻瘟病 抗性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因素对芦笋茎枯病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芦笋茎枯病菌的最适产孢条件,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温度、光照和碳氮源等因素对其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菌在PDA、NLPDA和OLPDA等富营养培养基上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产生量均较大,其数量分别大于每皿10个和2.0×107个;而在WA和Czapec培养基上较小。在28℃下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产生量均较大,其数量分别大于每皿10个和5.0×107个;达到34℃后,其数量均为0。24 h黑光培养下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产生量均较大,其数量分别大于每皿40个和5.0×107个;完全黑暗下较小。供试碳源均未明显促进基础培养基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其数量接近0;酵母粉作为氮源时其产生量均较大,而硫酸铵作为氮源时其产生量接近0。研究表明,培养基、温度和光照对芦笋茎枯病菌产孢的影响较大,某些氮源可提高产孢量,而碳源对其产孢几乎无影响。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菌 因素 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 产生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丽江新团黑谷的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中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分化情况,将分离的100个单孢菌株分别接种到7个中国传统鉴别品种和30个抗瘟单基因品系上,根据接种品种的抗感反应确定稻瘟病菌的优势小种类型、生理小种组成、致病力及其所含无毒基因等信息,并与从同一地区其他寄主品种分离到的稻瘟病菌种群的致病性比较。结果表明:从丽江新团黑谷上分离的稻瘟病菌与从整个区域不同品种上分离的病菌致病性分化情况相似,其中从丽江新团黑谷分离的菌株各种群组成为小种ZA占85.00%、ZB占13.00%、ZC占2.00%,优势小种为ZA1、ZA5、ZB13,菌株平均毒性频率为83.33%;从其他寄主品种分离的菌株各种群组成为ZA占53.85%、ZB占38.46%、ZC占5.77%、ZD占1.92%;优势小种为ZA1、ZB15、ZB13,菌株平均毒性频率为78.01%。

关键词: 丽江新团黑谷 稻瘟病菌 致病性 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