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楝素生物叶面肥对春茶白叶1号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以白叶1号茶树为试验材料,研究楝素生物叶面肥对春茶生长、 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相比,春茶萌芽前喷施叶面肥能明显提早萌芽,其中叶面喷施700倍液对茶树产量因子促进作用显著,3个取样时期萌芽密度(一芽一叶)分别较对照增加2.6、1.29和0.54倍,春茶新梢(一芽一叶)百芽重增加14.5%;喷施1000倍叶面肥最有利于春茶品质的提高,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较对照分别提高12.8%和52.8%,茶多酚和酚氨比较对照分别降低14.4%和24.1%.


国家区试鲜食春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
《大豆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指导鲜食春大豆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分析了2004-2017年国家区试鲜食春大豆品种的14个重要农艺性状及其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国家区试鲜食春大豆品种性状的遗传变异十分丰富,变异系数为5.9%~33.49%,遗传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单株有效鲜荚数,而采青天数、标准二粒荚荚长和荚宽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随着年度的递进,鲜食春大豆的株型、鲜荚产量、口感、荚型性状获得了逐渐的改良.主成分分析表明,荚数与生育生长、鲜荚产量、株型、荚率、品尝品质和荚型因子是鲜食春大豆性状变异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鲜荚产量与单株有效分枝数、百粒鲜重、单株鲜荚重、标准二粒荚荚长极显著正相关,与500 g标准荚数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余性状相关性不显著.A级口感率与采青天数、株高、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等性状极显著负相关.因此,鲜食春大豆品种选育时,应注重分枝多、粒大荚长而饱满的亲本组配及后代选择,协调荚型、株型和生育期的改良,从而选育出高产优质鲜食春大豆新品种.


国家区试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演变
《大豆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指导国家长江流域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分析了2006-2017年国家区试长江流域春大豆组12年间的品种试验数据,并通过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参试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其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年间90个参试品种有16个通过试验并申请国家审定;参试品种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品质性状的变异最小,其次是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最大;随着年度的递增,参试品种的生育天数、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现缓慢下降的总趋势,而产量、单株粒重、百粒重呈缓慢增加的总趋势,单株有效分枝数、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粒重、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天数、粗蛋白质含量负相关且达极显著及显著水平。因此,在长江流域春大豆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适当缩短生育天数和降低粗蛋白质含量,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江西省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北方园艺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从中国进入大众消费新时代、国内"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江西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和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及设施园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多重视角审视园艺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为江西发展设施园艺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按照SWOT战略选择分析方法,江西应采取优势与机会组合的增长型策略,把江西设施园艺产业发展与省内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及省内外"本地绿色生活O2O服务"结合起来,打造国内首家以园艺产业互联网化为核心竞争力、以"设施生态农业产业综合体+本地绿色生活O2O服务"为商业模式的"绿色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的产业集群,助推江西绿色崛起,建设美丽富裕江西。


不同比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粤晶丝苗2号为材料,开展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比试验,探究不同比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情况,以筛选出最佳施肥方案,进而获得高产水稻生长模式。结果表明,水稻在T3处理(有机肥11 250kg/hm~2,尿素169.8 kg/hm~2,过磷酸钙468.75 kg/hm~2,氯化钾187.5 kg/hm~2)下的茎蘖数、总穗数、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等指标均达到最大值,且总穗数、千粒重、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