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表型数据的辣椒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收集保存的603份辣椒种质为材料,根据果形指数大小将其分成5组。基于28个性状的表型数据,采用简单比例、平方根比例、对数比例及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计算各组内取样份数,比较4种组内取样比例法、6种总体取样规模和2种取样方法在构建辣椒核心种质中的作用和效果。结果表明:(1)简单比例、平方根比例、对数比例、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入选的材料份数占预选核心种质份数依次为24.2%、22.2%、21.1%、17.8%,说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对各组取样数量的修正能力最强,使取样更加均衡。(2)当总体取样规模为15%时,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构建的预选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数(I)达到最大,表型保留比例(RPR)超过98%;当总体取样规模超过20%时,RPR值、变异系数(CV)和极差符合率(CR)虽然平缓增加,但I值反而减小;说明15%为合适的总体取样规模。(3)利用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在15%的总体取样规模下,聚类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I值、RPR值、CV值及CR值均高于随机取样。(4)该研究根据所获得的优化方案最终在表型水平建立了包含91份种质的辣椒核心种质。


黑芝麻专用丰产剂组合物配方的研制与应用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善黑芝麻产量和效益偏低的现状,提高农户种植黑芝麻的效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多种组合物配方对黑芝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硫酸锌、硫酸镁、钼酸铵均可以增加黑芝麻产量,但是三者的用量均不宜太高。黑芝麻专用丰产剂组合物的优化配方为:多效唑37.5~75.0 g/hm~2、磷酸二氢钾1 125~2 250 g/hm~2、硼砂375~750 g/hm~2、硫酸锌750~1 500 g/hm~2、硫酸镁3 750~5 625 g/hm~2、钼酸铵187.5~375.0 g/hm~2,对水750 kg/hm~2,该专用丰产剂能使黑芝麻较空白对照显著增产17.4%~24.6%,效益增加2 515.6~3 638.3元/hm~2。


赣南脐橙粉虱类害虫种类及种群动态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赣州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种类和发生动态。经鉴定,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为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2013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卵、若虫、伪蛹、成虫数量平均密度分别为(7.61,6.67,5.45,47.43)头/叶(板),(3.84,2.84,1.82,31.80)头/叶(板);2014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分别为(8.29,6.92,5.18,27.16)头/叶(板),(7.89,6.18,4.35,24.06)头/叶(板)。2013-2014年,两种粉虱发生数量较大,全年有多个发生高峰。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是赣南脐橙上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工作,控制为害。


水稻线粒体特异序列在细胞质多态性鉴定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一套用于水稻细胞质多态性鉴定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通过对已测序的4个水稻线粒体基因组CW-CMS、LD-CMS、Nipponbare和9311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获得55个大于100 bp的线粒体特异序列,并开发出一套水稻线粒体特异序列分子标记。该套分子标记稳定可靠,在对随机选择的23个水稻品种的线粒体组型鉴定中,共有24个线粒体特异标记扩增出多态性,使用UPGMA法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46,可以将23水稻品种分为2大类群,其中第一大群可分为两个小类群,类群Ⅰ为粳稻聚类群,该类群大部分为粳稻品种,同时也有2个籼稻品种,推测这两个品种细胞质来源于粳稻;类群Ⅱ包含两个籼稻品种,与粳稻的细胞质亲缘关系较近;而第二大聚类群全部为籼稻品种,大部分品种间多态性丰富。因此,该套水稻线粒体特异序列标记可用于水稻细胞质多态性鉴定分析,同时该类型分子标记的开发对于其他物种的细胞质多态性鉴定具有指导意义。
双螺杆挤压条件对鲜切马铃薯复配大米米粉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双螺杆挤压过程中双螺杆转速和挤压筒体的中区温度对高占比鲜切马铃薯复配大米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双螺杆转速的增加,米粉的蒸煮品质变好,米粉的剪切和抗拉伸特性也随着转速的增加而提升,但当转速高于150 r/min时,米粉的蒸煮品质、剪切特性、拉伸特性变化趋于平稳;当挤压中区温度95~115℃时,米粉的蒸煮品质较好;米粉的剪切和抗拉伸特性随着挤压筒体中区温度的增加而提升,但当中区温度高于115℃时,米粉的蒸煮品质、剪切特性、拉伸特性急剧变差;适宜的双螺杆转速、挤压筒体中区温度分别为150 r/min、105℃。
CO2充气储藏对葵花籽营养品质的影响简
《食品与机械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保持葵花籽储藏中营养品质,采用CO2充气包装,研究CO2浓度分别为10%,50%,100%及自然空气对照组在储藏8个月的过程中葵花籽水分含量、蛋白质、脂肪、碘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气组储藏条件下,葵花籽水分含量变化为25%左右,有利于葵花籽储藏;纯CO2组蛋白质总含量变化为0.9%,而10%CO2、50%CO2为16%左右;充气组葵花籽仁含油量变化基本维持在6.91%7.38%;碘值变化维持在117.11141.91g/100g.因此,采用纯CO2储藏葵花籽的营养品质在整个储藏期几乎不变.


江西晚稻“籼改粳”候选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共鉴定了16个粳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温室人工接种结果表明,16个供试品种中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4、3、6和2个;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在两地有一定差异,其中在永修鉴定结果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3、3、6和3个,在修水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3、2、3、7和1个。综合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的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对稻曲病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小叶迟熟、浙科优2854、Ⅱ优7954、池优65,但多数甬优系列品种感稻曲病。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西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布局及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三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科学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首创的籼型杂交水稻技术开辟了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新途径,为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回顾了野败型雄性不育的发现与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简称三系)配套及发展的历程.水稻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在我国大面积生产应用,除野败型外,还有岗型、D型、印水型、矮败型、红莲型、K型不育胞质.其中红莲型的恢、保关系与野败型不同,其他都与野败型相似.杂交水稻不育胞质的多样性解决了胞质单一可能带来的生产风险.在骨干亲本的选育方面,本文介绍了优良不育系珍汕97A,V20A,Ⅱ-32A,金23A等,以及优良恢复系IR24,明恢63,蜀恢527等的选育和应用情况.目前,我国三系杂交水稻主推品种已经由过去的高产品种,转变为优质、高产、抗病兼顾的新品种为主.但是,三系杂交水稻面临产量潜力提升较慢、优良保持系创制效率较低、杂交稻种子生产成本较高,以及不完全适应轻简化栽培等诸多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议以培育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的绿色杂交水稻新品种为目标,以分子技术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为手段,以选育适合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三系亲本为方向,全面提升杂交水稻的科技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