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词云
曾希柏
简介:曾希柏,男,1965年3月生,湖南人,理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土壤学会常务理事,《生态学杂志》、《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编委,担任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6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5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完成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耕地质量演变、退化耕地调控与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调控与安全利用等研究。“九五”以来,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耕地质量安全与调控技术研究”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近年来,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南方红壤区旱地的肥力演变、调控技术及产品应用)、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中1项为第一完成人,红壤旱地肥力退化与复合调理技术研究,2007年)、神农科技一等奖1项(201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科研奖励。编著出版《红壤化学退化与重建》专著1部,参加5部专著编写。以第一作者在《Clean Soil Air Water》、《土壤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地理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主持研究课题2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低产田障碍因子消减与地力提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外源砷在土壤中的老化过程及其机制研究”1项,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低产田改良科技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同时,还参加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的研究。
专业领域:农业环境科学 所在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 合作关系
曾希柏,男,1965年3月生,湖南人,理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土壤学会常务理事,《生态学杂志》、《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编委,担任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6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5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完成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耕地质量演变、退化耕地调控与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调控与安全利用等研究。“九五”以来,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耕地质量安全与调控技术研究”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近年来,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南方红壤区旱地的肥力演变、调控技术及产品应用)、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中1项为第一完成人,红壤旱地肥力退化与复合调理技术研究,2007年)、神农科技一等奖1项(201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科研奖励。编著出版《红壤化学退化与重建》专著1部,参加5部专著编写。以第一作者在《Clean Soil Air Water》、《土壤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地理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主持研究课题2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低产田障碍因子消减与地力提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外源砷在土壤中的老化过程及其机制研究”1项,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低产田改良科技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同时,还参加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的研究。
研究方向
所在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主要成就
1.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外源砷在土壤中的老化过程及其机制研究”,经费65万元,2012.01-2015.12;(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低产田障碍因子消减与地力提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经费653万元,2012.01-2016.12。 2.获奖情况: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南方红壤区旱地的肥力演变、调控技术及产品应用,2009年)、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7项。 3.论文著作: 近年来,围绕耕地质量培育与中低产田改良、农田重金属行为及调控等研究,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lean-Soil Air Water》、《土壤学报》、《生态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教育背景
1980.9-1984.7: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3.9-1996.7: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6.7-1998.5: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与合作成果共1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