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钱银飞 1 ; 陈先茂 1 ; 许亚群 2 ; 旷宗夏 2 ; 谢亨旺 2 ; 刘方平 2 ; 王少华 2 ; 才硕 2 ; 彭春瑞 1 ;

作者机构: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

关键词: 双季稻;节肥控污施肥模式;生长发育;产量形成;氮素利用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15 年 21 卷 04 期

页码: 83-87

摘要: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节肥控污施肥模式的双季稻的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均比农民习惯施肥模式有所增加而增产。与农民习惯施肥模式相比,节肥控污施肥模式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最终提高成穗数;能提高双季稻中后期的LAI和剑叶SPAD值及光合势,增加光合物质积累量;同时也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稻株对土壤氮素的依赖。本试验中,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可实现在农民习惯施肥模式节氮磷20%的基础上,取得双季稻的高产稳产,实现节肥控污,是双季稻区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

  • 相关文献

[1]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钱银飞,谢江,陈先茂,才硕,徐涛,梁举,谢亨旺,许亚群,刘方平,彭春瑞. 2018

[2]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杂交中稻‘中浙优1号’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彭春瑞,刘光荣,邱才飞,邵彩虹,陈先茂,谢江,邓国强,杨震,马国辉,刘键,任天志. 2011

[3]双季抛栽稻的生育特性研究. 彭春瑞,刘光荣,陈先茂,谢江,周国华,刘小林. 1999

[4]接种菌剂腐熟稻草育秧基质提高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 吕伟生,黄国强,邵正英,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魏赛金. 2017

[5]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肖小军,吕伟生,余跑兰,郑伟,李亚贞,胡磊,肖富良,张绍文,黄天宝,肖国滨. 2019

[6]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冯兆滨,冀建华,侯红乾,王萍,刘益仁,刘光荣,刘秀梅. 2016

[7]育秧方式和栽插密度对“赣亚一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高北平,彭春瑞,李桂勇,廖军铖,邱才飞,陈春兰. 2004

[8]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李思亮,左卫东,彭春瑞. 2010

[9]溶解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胡继杰,钟楚,胡志华,张均华,曹小闯,刘守坎,金千瑜,朱练峰. 2021

[10]减施20%化肥下绿肥翻压量对江西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张磊,徐昌旭,刘佳,李顺,高嵩涓,曹卫东. 2022

[11]根部增氧模式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胡志华,朱练峰,林育炯,张均华,胡继杰,禹盛苗,曹小闯,金千瑜. 2016

[12]江西省双季稻氮肥用量研究. LIU Zeng-bing,刘增兵. 2014

[13]双季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李祖章,袁福生,刘光荣,刘增兵,孙刚. 2011

[14]南方双季稻区2ZS-488B型插秧机的改进设计与应用. Chen Licai,陈立才,黄芳,Huang Fang,Li Yanda. 2013

[15]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研究. 钟珺,胡启锋,李云,黎为兵,连垚,张朝阳,虞新华. 2015

[16]双季稻丰产栽培的清洁生产技术. 彭春瑞,罗奇祥,陈先茂,杨震,漆勇,蔡勤. 2010

[17]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耐早衰高产品种筛选. 黄向荣,胡启锋,谢金水,钟珺,李祖章,邱时林,张朝阳,虞新华. 2016

[18]江西省抗逆高产双季稻品种的筛选. 杨宙,刘增兵,熊多根,曾文高,叶青,朱毅成,廖家槐. 2014

[19]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及高产品种特征. 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商庆银,谭雪明,李木英,胡水秀,曾研华. 2018

[20]基于养分专家系统评估双季稻区的氮肥减施潜力. 柳开楼,李大明,余喜初,胡惠文,熊华荣,胡志华,叶会财,黄庆海.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