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双季稻上部三叶叶长和叶角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洪鑫 1 ; 潘晓华 1 ; 石庆华 1 ; 彭春瑞 2 ; 吴建富 1 ;

作者机构: 1.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双季稻;施氮量;栽插密度;上部三叶;叶长;叶角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0 年 36 卷 10 期

页码: 1743-17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于2007和2008年,采用裂区设计,以双季早稻中早22和双季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上部三叶的叶长和叶角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氮情况下,增加栽插密度可提高产量,而在中高氮条件下,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倒一至倒三叶叶长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长,随栽插密度下降而增长。中早22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开张角和叶长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天优华占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和开张角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而倒一至倒三叶叶长与稻谷产量呈直线关系。产量最高时中早22倒一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1.37°、7.81°、29.74cm;倒二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7.27°、16.06°、36.08cm;倒三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21.76°、24.70°、39.02cm;天优华占倒一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11.62°、12.30°;倒二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32.61°、30.08°;倒三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23.55°、31.21°。

  • 相关文献

[1]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早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 林洪鑫,彭春瑞,袁展汽,肖运萍,刘仁根,汪瑞清. 2014

[2]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晚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 林洪鑫,袁展汽,彭春瑞,肖运萍,刘仁根,汪瑞清. 2014

[3]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 2010

[4]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彭春瑞,吴建富. 2011

[5]红壤稻田不同肥力水平和施氮量对早晚季甲烷排放的互作效应. 贾震,付文涛,王海媛,陈金,曾勇军,黄山. 2023

[6]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英文). 林洪鑫,刘仁根,彭春瑞,胡启锋,雷享亮,袁展汽,肖运萍,张结刚. 2014

[7]水稻上部三叶形态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林洪鑫,袁展汽,肖运萍. 2012

[8]栽插密度对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 胡启锋,钟珺,虞新华,刘增兵,邱时林,林洪鑫,李祖章. 2014

[9]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彭春瑞,吴建富,雷享亮. 2011

[10]育秧方式和栽插密度对“赣亚一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高北平,彭春瑞,李桂勇,廖军铖,邱才飞,陈春兰. 2004

[11]江西省双季稻氮肥用量研究. LIU Zeng-bing,刘增兵. 2014

[12]双季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李祖章,袁福生,刘光荣,刘增兵,孙刚. 2011

[13]南方双季稻区2ZS-488B型插秧机的改进设计与应用. Chen Licai,陈立才,黄芳,Huang Fang,Li Yanda. 2013

[14]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研究. 钟珺,胡启锋,李云,黎为兵,连垚,张朝阳,虞新华. 2015

[15]双季稻丰产栽培的清洁生产技术. 彭春瑞,罗奇祥,陈先茂,杨震,漆勇,蔡勤. 2010

[16]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耐早衰高产品种筛选. 黄向荣,胡启锋,谢金水,钟珺,李祖章,邱时林,张朝阳,虞新华. 2016

[17]江西省抗逆高产双季稻品种的筛选. 杨宙,刘增兵,熊多根,曾文高,叶青,朱毅成,廖家槐. 2014

[18]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及高产品种特征. 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商庆银,谭雪明,李木英,胡水秀,曾研华. 2018

[19]基于养分专家系统评估双季稻区的氮肥减施潜力. 柳开楼,李大明,余喜初,胡惠文,熊华荣,胡志华,叶会财,黄庆海. 2019

[20]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适宜播种量研究(英文). 钟珺,胡启锋,李云,黎为兵,连垚,张朝阳,虞新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