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创制有限花序新种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涂玉琴 1 ; 汤洁 1 ; 张洋 1 ; 辛佳佳 1 ; 涂伟凤 1 ; 姬红利 1 ; 戴兴临 1 ;

作者机构: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江西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新种质;GISH分析;细胞遗传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74-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远缘杂交是作物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甘蓝型油菜(2n=38,AACC)与埃塞俄比亚芥(2n=34,BBCC)的种间杂交获得了形态属于两亲本中间型的杂种F_1,且表现埃塞俄比亚芥的有限花序特性。该杂种具有预期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36,ABCC),GISH分析显示含有8条B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终变期的花粉母细胞中出现多种染色体配对构型,在后期Ⅰ染色体分离多以17∶19分离为主,但在后期Ⅰ及后Ⅱ期均出现大量的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导致花粉败育。将该杂种与亲本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连续回交,获得有限花序的后代材料BC_5F_1,其他形态特征与中双11类似,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恢复至2n=38,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也正常;GISH分析虽检测到少数B染色体组信号,但没有整条的染色体。利用46对B基因组特异引物对有限花序杂种及后代材料进行SSR扩增,发现在杂种F_1及部分BC_5F_1植株中都能检测到B基因组特异带,表明有埃塞俄比亚芥B基因组遗传成分的导入。所创建的有限花序新品系为油菜的遗传改良和选育适于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提供新材料。

  • 相关文献

[1]印度蔊菜与无瓣蔊菜形态变异特征的比较及分类关系. 涂伟凤,张洋,汤洁,涂玉琴,辛佳佳,姬红利,张南峰,张弢. 2019

[2]印度蔊菜(Rorippa indica)有丝分裂进程观察与核型分析. 涂伟凤,张洋,汤洁,涂玉琴,辛佳佳,姬红利,张南峰,张弢. 2018

[3]甘薯辐射和航天诱变育种后代材料的观察与种质筛选. 吴问胜,程春明,王瑞珍,黄志勇,李澍,肖平义. 2008

[4]甘蓝型油菜极早熟种质资源分析及遗传改良. 陈伦林,邹晓芬,李书宇,邹小云,熊洁,张建模,宋来强. 2013

[5]甘蓝型油菜叶缘裂刻性状特征及其遗传分析. 涂玉琴,孙建,戴兴临,汤洁,涂伟凤,邵华强. 2013

[6]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长期保存技术. 李书宇,陈伦林,邹晓芬,熊洁,张建模,宋来强. 2013

[7]不同甘蓝型油菜基因型氮营养效率差异的研究. 邹小云,熊洁,宋来强,邹晓芬,陈伦林,李书宇,官春云. 2015

[8]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1009”的选育. 汤洁,戴兴临,涂玉琴,涂伟凤,王丽钦. 2016

[9]基于SLAF-seq技术鉴定甘蓝型油菜叶缘裂刻性状候选基因. 涂玉琴,张洋,辛佳佳,涂伟凤,汤洁,戴兴临. 2019

[10]优质高产油量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6号的选育. 李书宇,陈伦林,熊洁,邹晓芬,邹小云,宋来强. 2015

[11]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雄性不育材料的无性保持和繁殖. 宋来强,贺兴文,戴兴临,张建模,孙火喜,熊任香. 1993

[12]利用SRAP标记划分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群. 邹小云,宋来强,陈伦林,李书宇,邹晓芬,张建模. 2011

[13]甘蓝型油菜对常用稻田除草剂的耐性评价. 李书宇,熊洁,丁戈,陈伦林,邹小云,邹晓芬,宋来强. 2020

[14]甘蓝型油菜与蔊菜属间杂种后代的苗期耐湿性综合评价. 涂玉琴,汤洁,涂伟凤,戴兴临,张弢. 2015

[15]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不育系的创制及赣油杂8号的选育. 陈伦林,李书宇,邹小云,邹晓芬,熊洁,张建模,宋来强. 2014

[16]芽期PEG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的反应差异研究. 涂玉琴,戴兴临,涂伟凤,汤洁. 2011

[17]菜、油两用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赣油杂2号的选育. 宋来强,邹晓芬,张建模,熊任香,邹小云,贺兴文. 2007

[18]EST辅助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AFLP标记转化. 宋来强,易斌,杨明贵,陈伦林,傅廷栋. 2009

[19]甘蓝型油菜种质氮素营养效率的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 邹小云,刘宝林,李俊,宋来强,官春云. 2018

[20]SSR和SRAP标记揭示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分析. 陈伦林,邹小云,李书宇,邹晓芬,张建模,宋来强.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