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再生稻种植对土壤肥力和有机碳化学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熊丽 1 ; 邵彩虹 1 ; 张文学 1 ; Marios Drosos 2 ; 周小华 3 ; 刘圣孝 3 ; 刘增兵 1 ; 孙刚 1 ; 王少先 1 ;

作者机构: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3.都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稻作模式;再生稻;土壤肥力;土壤有机碳;核磁共振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577-5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双改单”背景下,再生稻种植对稳定全国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再生稻种植对土壤有机碳及其肥力水平的影响,选取了单季稻、双季稻、再生稻3种稻作模式,并分析了三者土壤化学性质和有机碳化学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单季稻相比,再生稻种植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但其与双季稻无明显差异;土壤主要养分的含量均呈双季稻田>再生稻田>单季稻田的趋势,相对应地,三者的土壤肥力指数分别为0.66、0.47、0.40,且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不同稻作模式显著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结构,再生稻田中土壤烷基碳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单季稻但低于双季稻,而其烷氧碳的相对含量却显著高于双季稻但低于单季稻。再生稻田土壤的烷基碳/烷氧碳比值较单季稻显著提高了23.81%,但较双季稻则显著降低了30.67%;且该比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R~2=0.95,P<0.001)和肥力指数(R~2=0.96,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再生稻的土壤肥力水平高于单季稻,却显著低于同为两稻模式的双季稻,这与不同稻作模式下的肥料投入、淹水周期和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密切相关。

  • 相关文献

[1]花生浸种过程中水分相态和水分迁移动态研究. 付晓记,唐爱清,闵华,欧阳玲花,熊慧薇,朱雪晶,冯健雄,幸胜平. 2018

[2]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和有机质结构的影响. 蓝贤瑾,刘益仁,侯红乾,吕真真,冀建华,冯兆滨,刘秀梅. 2021

[3]鄱阳湖生态区农田土壤碳汇效应与固碳潜力探讨. 刘秀梅,冀建华,冯兆滨,刘光荣,李祖章,侯红乾,刘益仁. 2010

[4]促芽肥用量和留茬方式对赣东北地区再生稻产量和再生能力的影响. 夏桂龙,欧阳建平,柳开楼,李亚贞,周利军,余跑兰,胡惠文. 2016

[5]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胡志华,李大明,徐小林,黄庆海,柳开楼,胡惠文,叶会财,周利军,余喜初. 2017

[6]基于头季关键生育期的NDVI值诊断再生稻的生长状况. 柳开楼,刘璇,胡惠文,段红霞,夏桂龙,李亚贞. 2015

[7]准两优608在江西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下高产栽培技术. 李亚贞,肖国滨,郑伟,肖小军,黄天宝,吴艳,吕伟生,刘小三,陈明,叶川. 2017

[8]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罗赣丰,郭飞舟,周志宏,孙火喜. 2007

[9]赣西南山区籼粳杂交稻品种再生能力及丰产性研究. 雷正平,林席跃,谢芳腾,伍先群,陈丽芬,温南卉,曹治钢,周求晓,邵彩虹. 2019

[10]头季与再生季稻米品质比较及留桩高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姚晓云,彭志勤,陈春莲,张志英,文春燕,尹建华. 2021

[11]优质再生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比较分析. 吴延寿,姚晓云,曹国军,陈春莲,熊运华,尹建华. 2019

[12]赣北超级稻+再生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总结. 敖波,胡衍华,陈大洲,江贵洲. 2015

[13]适宜再生水稻品种的筛选及其产量结构差异性分析. 曹国军,谢国强,吴延寿,陈国徽,周微,高冰可,尹建华. 2017

[14]头季稻氮肥运筹对再生稻根际机能及产量的影响. 黄锦文,吴珈谊,陈鸿飞,张志兴,方长旬,邵彩虹,林伟伟,翁佩莹,林文雄. 2021

[15]“超级稻—再生稻”模式在江西的应用效益及关键技术初步研究. 彭春瑞,涂田华,邱才飞,周国华. 2006

[16]长期施肥红壤稻田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余喜初,李大明,柳开楼,黄庆海,叶会财,徐小林,陈明,胡惠文. 2013

[17]稻田湿地土壤碳固定研究进展. 王萍,王少先,夏文建,唐先干,李瑶,杨成春,漆林香,胡启峰,阿布都艾尼·阿布都西提. 2014

[18]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的固碳效率. 柳开楼,叶会财,李大明,黄庆海,余喜初,胡志华,徐小林,胡惠文,周利军,王赛莲. 2017

[19]亚热带水田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对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徐海静,柳开楼,郭长城,娄翼来,王义东. 2024

[20]鄱阳湖生态区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碳汇效应与固碳潜力的影响. 冀建华,刘秀梅,侯红乾,刘益仁,李祖章.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