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昕伶 1 ; 秦文婧 2 ; 刘凯 1 ; 刘佳 2 ; 樊剑波 1 ; 李忠佩 1 ; 陈晓芬 2 ; 吴萌 1 ; 江春玉 1 ; 刘凯丽 3 ; 武志峰 3 ; 刘明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关键词: 竹豆间种;柑橘园;红壤丘陵区;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200-2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择红壤丘陵区典型柑橘园,设置清耕、自然生草和竹豆间种3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变化,并探明主导碳源代谢特征变化的土壤环境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于清耕和自然生草种植模式,竹豆间种模式下柑橘园土壤p H提高了24.03%和21.65%,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9.40%和25.14%、14.02%和18.61%、2.69和3.12倍、63.40%和1.14倍。柑橘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受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但是竹豆间种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和均匀度指数。竹豆间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对于酰胺、氨基酸、酚类和多聚物等多个大类碳源的代谢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清耕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对于糖类尤其是赤藓糖醇、葡萄糖-1-磷酸、D-纤维二糖的代谢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和土壤有机碳密切相关,而p H是影响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多个特异性碳源代谢强度的首要因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柑橘园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模式受土壤环境因素影响的大小顺序为:p H>有效磷>碱解氮>有机碳>速效钾。因此,竹豆间种能够缓解柑橘园土壤酸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有利于柑橘园土壤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 相关文献
[1]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农机农艺配套融合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王萍,李瑶,夏文建,曹晓林,刘秀梅. 2015
[2]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红壤丘陵区水田多熟制种植效益. 李伟伟,卞新民,王伟,戴兴临. 2005
[3]红壤丘陵区小型花生播种机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药林桃,曹晓林,董力洪,陈盾. 2015
[4]红壤丘陵区花生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查启峰,陈盾,李小军. 2016
[5]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和有机质结构的影响. 蓝贤瑾,刘益仁,侯红乾,吕真真,冀建华,冯兆滨,刘秀梅.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绿肥稻田土壤甲烷减排材料筛选及减排机制研究
作者:孙晋鑫;周国朋;马正波;梁婷;常单娜;刘佳;刘晗;曹卫东
关键词:绿肥;CH4;减排材料;产甲烷古菌;2-氯乙烷磺酸钠
-
资源获取型和保守型根系性状的绿肥作物对红壤旱地土壤质量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作者:李桂龙;秦文婧;陈晓芬;万里;陈先茂;彭春瑞;徐昌旭;吴萌;刘明;刘佳
关键词:绿肥作物;根系特征;资源获取型;资源保守型;物种丰富度;网络复杂性;网络稳定性
-
添加毛叶苕子对红壤旱地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作者:赵竟茹;晏蒙;吴远诺;刘天赐;李绍兵;冷珂;项兴佳;刘佳
关键词:绿肥;农业生态系统;真菌群落;植物病原菌;红壤旱地
-
含钙添加剂处理下不同秸秆腐解产物可溶性有机质三维荧光特征变化
作者:夏明明;刘佳;吴萌;樊剑波;刘晓利;陈玲;马昕伶;李忠佩;刘明
关键词:含钙添加剂;秸秆;可溶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土壤可培养有机解磷菌多样性研究
作者:夏围围;邹萌萌;张泽霖;陈晓芬;王玉芳;孙祥鑫;贾仲君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解磷菌;phoD基因;无机磷;有机磷
-
不同干耕措施下紫云英还田水稻土中DOM组成特征与CH4排放的关联
作者:刘晗;马停停;万里;陈晓芬;周国朋;孙晋鑫;朱安繁;李燕丽;刘佳
关键词:绿肥;干耕;甲烷;可溶性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
江西红壤绿肥季施用磷矿粉的磷素效应
作者:吕帅磊;常单娜;周国朋;刘蕊;赵鑫;刘佳;徐昌旭;曹卫东
关键词:绿肥;磷矿粉;水稻产量;水稻磷素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