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密植减氮对三熟区不同肥力红壤稻田作物产量和耕层氮素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芳东 1 ; 吕伟生 1 ; 符明金 1 ; 郭熙 1 ; 孙小香 1 ; 赵小敏 1 ;

作者机构: 1.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基地管理中心;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抚州市农业农村局

关键词: 油稻稻轮作;秸秆还田;密植减氮;土壤肥力;产量;氮素库容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20 年 005 期

页码: 285-2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7-2018年在长江中游三熟制区(江西进贤)开展油菜-早稻-晚稻3季作物田间试验,初步探究了油稻稻秸秆还田下密植减氮对不同肥力红壤稻田作物产量和耕层氮素的影响,为三熟制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油稻稻三熟秸秆还田条件下,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种植密度能够促进油菜及双季水稻群体生长,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增密30%、减氮20%的密植减氮处理,可以满足油稻稻3季作物生育期内的氮素需求,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并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总体而言,密植减氮栽培能够达到甚至略高于常规栽培的产量水平,尤其是在高肥力条件下.短期内的密植减氮栽培并不会造成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及库容量显著降低,但在低肥力条件下显著降低了耕层的碱解氮含量及库容量.

  • 相关文献

[1]中亚热带稻田不同耕作栽培和施肥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柳开楼,李亚贞,秦江涛,夏桂龙,刘金花. 2015

[2]南方红壤区稻-稻连作体系下氮肥减施模式研究. 侯红乾,冀建华,刘光荣,刘益仁,刘秀梅,程正新,杨俊诚,文石林. 2012

[3]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钱银飞,邱才飞,邵彩虹,陈先茂,谢江,邓国强,李思亮,左卫东,彭春瑞. 2011

[4]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侯红乾,刘秀梅,刘光荣,李祖章,刘益仁,黄永兰,冀建华,邵彩虹,王福全. 2011

[5]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及土壤肥力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兰孟焦,张辉,肖满秋,潘皓,侯隆英,张永春,吴问胜. 2023

[6]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肖小军,吕伟生,余跑兰,郑伟,李亚贞,胡磊,肖富良,张绍文,黄天宝,肖国滨. 2019

[7]轻型栽培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滕晓龙,邓伟明,孙毛毛,柳开楼,李亚贞. 2014

[8]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秸秆还田耕整地技术研究. 药林桃,董力洪,刘圣伟,周明,舒时富. 2013

[9]亚热带水田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对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徐海静,柳开楼,郭长城,娄翼来,王义东. 2024

[10]田间条件下不同促腐菌对水稻秸秆腐解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姚云柯,周卫,孙建光,梁国庆,刘光荣,孙刚,袁福生. 2020

[11]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清洁的酸性稻田籽粒镉含量的影响. 刘磊,陈晨,陈金,蒋末云,贾震,杨星莲,曾勇军,黄山. 2024

[12]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影响. 刘光荣,冯兆滨,刘秀梅,陈先茂,邹绍文,李祖章,郑立平,周卫. 2009

[13]双季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李祖章,袁福生,刘光荣,刘增兵,孙刚. 2011

[14]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XIA Wenjian,夏文建,柳开楼,LIU Kailou,ZHANG Lifang,张丽芳. 2019

[15]机械定位深施超级稻专用肥对水稻土壤肥力的影响. Shu Shifu,舒时富,Tang Xiangru,唐湘如,Luo Xiweng. 2013

[16]香根草篱和稻草覆盖对红壤坡耕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柳开楼,李亚贞,秦江涛,胡惠文,周利军. 2015

[17]生物质灰渣等对红壤性状的影响. 谷健云,崔键,周静,黄界颍,徐磊,陶志慧,章力干. 2016

[18]土壤肥力对红壤性水稻土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彭卫福,吕伟生,黄山,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 2018

[19]再生稻种植对土壤肥力和有机碳化学结构的影响. 熊丽,邵彩虹,张文学,Marios Drosos,周小华,刘圣孝,刘增兵,孙刚,王少先. 2023

[20]南方风沙化土地种植芦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陈光宇,罗绍春,占丰溪,汤泳萍.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