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田间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BIOLOG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晓玥 1 ; 蒋瑀霁 1 ; 隋跃宇 2 ; 孙波 1 ;

作者机构: 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腐解;BIOLOG;气候;土壤置换试验

期刊名称: 土壤学报

ISSN: 0564-3929

年卷期: 2012 年 49 卷 05 期

页码: 1003-10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秸秆分解微生物演变机理的研究是调控秸秆还田、提高农田地力的理论基础。本试验基于土壤置换试验平台,利用BIOLOG方法研究在寒温带、中温带和中亚热带气候下,埋于黑土、潮土和红壤中的小麦和玉米秸秆在腐解过程中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变化规律。试验中利用网袋法区分直接分解秸秆微生物。试验结果发现秸秆腐解微生物的碳源代谢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值表示)在腐解0.5 a和1 a后表现出一定的随气候变化规律,即随温度和降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5 a为海伦(0.765±0.060)>封丘(0.737±0.165)>鹰潭(0.326±0.076),1 a为海伦(0.630±0.092)>封丘(0.319±0.096)>鹰潭(0.291±0.029),但这种趋势在腐解2 a后减弱。气候条件是影响秸秆腐解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腐解时间和土壤类型。主成分分析表明在腐解0.5 a后海伦、封丘地区的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与鹰潭差异较大,而1 a后封丘和鹰潭的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与海伦的差异较大,腐解2 a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秸秆腐解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趋于一致,均对含氮化合物利用较多。

  • 相关文献

[1]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夏昕,石坤,黄欠如,李大明,刘满强. 2015

[2]江西红壤旱地伏秋干旱的成因及抗旱栽培技术. 彭春瑞,罗奇祥,邱才飞. 2005

[3]梨茎蜂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研究. 金玲莉. 2011

[4]玉米秸秆与苜蓿之间组合效应的综合评定研究. 张吉鹍,刘建新.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