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赣北地区稻-稻-紫云英轮作体系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常单娜 1 ; 王慧 1 ; 周国朋 1 ; 高嵩涓 1 ; 刘佳 1 ; 徐昌旭 1 ; 曹卫东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紫云英;双季稻;减肥;氮素吸收;土壤供氮能力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3 年 29 卷 008 期

页码: 1449-14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紫云英与水稻轮作是合理利用冬闲稻田,维持和提高稻田生产力的高效手段.研究稻-稻-紫云英模式下,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素吸收量和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为赣北双季稻区减施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位试验位于江西省高安市,始于 2016 年,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F100),以及种植翻压紫云英条件下,晚稻季正常施肥,早稻化肥为常规施肥的 100%、80%、60%、40%(GF100、GF80、GF60、GF40),共 6 个处理.在早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及晚稻成熟期,采集植株(含籽粒)和土壤样品,测定水稻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氮素含量,计算水稻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测定土壤供氮能力和有效磷钾含量.[结果]与F100 处理相比,GF80 处理显著增加早稻产量,6 年平均增产 707.80 kg/hm2,平均增产率为 10.12%,对晚稻产量无显著影响;GF60 和GF40 处理早稻和晚稻均不减产;GF40、GF60 和GF80 处理早稻成熟期稻谷生物量无显著变化,晚稻稻谷生物量分别增加 7.76%、8.62%和9.48%.GF40、GF60 和GF80 处理的早稻和晚稻氮肥利用率增加了 21.37%~57.16%;GF40 处理早稻氮肥农学效率(NAE)增加了 99.77%,GF40、GF60 和GF80 处理晚稻氮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 20.61%、22.88%和17.17%;GF40、GF60 和GF80 处理早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增加了 140.28%、55.33%和 23.09%.与F100 处理相比,GF40、GF60 处理早稻成熟期稻谷氮吸收量分别降低了 21.16%、11.43%,GF80 处理稻谷氮吸收量无显著变化;晚稻成熟期GF40、GF60 和GF80 处理稻谷氮吸收量分别增加 18.21%、29.23%和 26.19%;GF40、GF60、GF80 处理增加早稻季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及晚稻成熟期土壤潜在供氮能力和总供氮能力,增幅分别为 21.38%~316.31%和 18.50%~250.61%,早稻不同生育期土壤供氮能力与水稻地上部氮素吸收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种植利用紫云英条件下,赣北双季稻区早稻减施化肥 20%~60%可增加水稻土壤供氮能力,提高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及偏生产力,实现水稻稳产.早稻减施 60%化肥提高了晚稻稻谷氮积累量,但降低了早稻稻谷氮积累量.早稻减施化肥 20%可增加早稻产量,对早稻稻谷氮素吸收量无明显影响,但增加了晚稻稻谷氮素吸收.

  • 相关文献

[1]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平衡的影响. 侯红乾,冀建华,刘益仁,黄永兰,冯兆滨,刘秀梅,胡兆平,韦礼和,王子君. 2018

[2]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冯兆滨,冀建华,侯红乾,王萍,刘益仁,刘光荣,刘秀梅. 2016

[3]稻田不同轮作系统作物产量、效益和氮素吸收及前后作土壤养分动态比较研究. 刘宝林,邹小云,宋来强,官春云. 2017

[4]不同栽培模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林洪鑫,黄大山,熊多根,程飞虎,袁展汽,曹开蔚,黄雪花. 2012

[5]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林洪鑫,肖运萍,刘方平,才硕,刘仁根. 2012

[6]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杂交中稻‘中浙优1号’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彭春瑞,刘光荣,邱才飞,邵彩虹,陈先茂,谢江,邓国强,杨震,马国辉,刘键,任天志. 2011

[7]稻田不同轮作系统作物产量、效益和氮素吸收及前后作土壤养分动态比较研. 刘宝林,邹小云,宋来强,官春. 2017

[8]江西省双季稻氮肥用量研究. LIU Zeng-bing,刘增兵. 2014

[9]双季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李祖章,袁福生,刘光荣,刘增兵,孙刚. 2011

[10]南方双季稻区2ZS-488B型插秧机的改进设计与应用. Chen Licai,陈立才,黄芳,Huang Fang,Li Yanda. 2013

[11]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研究. 钟珺,胡启锋,李云,黎为兵,连垚,张朝阳,虞新华. 2015

[12]双季稻丰产栽培的清洁生产技术. 彭春瑞,罗奇祥,陈先茂,杨震,漆勇,蔡勤. 2010

[13]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耐早衰高产品种筛选. 黄向荣,胡启锋,谢金水,钟珺,李祖章,邱时林,张朝阳,虞新华. 2016

[14]江西省抗逆高产双季稻品种的筛选. 杨宙,刘增兵,熊多根,曾文高,叶青,朱毅成,廖家槐. 2014

[15]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及高产品种特征. 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商庆银,谭雪明,李木英,胡水秀,曾研华. 2018

[16]基于养分专家系统评估双季稻区的氮肥减施潜力. 柳开楼,李大明,余喜初,胡惠文,熊华荣,胡志华,叶会财,黄庆海. 2019

[17]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适宜播种量研究(英文). 钟珺,胡启锋,李云,黎为兵,连垚,张朝阳,虞新华. 2016

[18]江西水稻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实践. 黄庆海,李大明,柳开楼,丁小满,叶会财,胡志华,余喜初,胡秋萍,胡惠文,徐小林. 2020

[19]南方双季稻区不同复种方式对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伍思平,眭锋,肖小军,张俊,吴自明,曾勇军,黄山. 2020

[20]江西双季稻不同品种搭配模式对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陈先茂,张力红,陈金,关贤交,谢江,邓国强.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