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分析及广亲和基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潘熙淦 1 ; 朱德瑶 1 ; 卢诚 1 ; 陈大洲 1 ; 肖叶青 1 ;

作者机构: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杂种优势;广亲和性基因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1989 年 02 期

页码: 18-24

摘要: 利用广亲和品种与光敏核不育系或籼稻品种进行杂交,配组亚种间杂交稻,在同一条件下栽培,进行杂种优势分析,表明亚种间杂交稻具有穗大粒多以及株高、生育期、有效穗的明显优势,一般可比三系杂交稻增产三成以上.与此同时,对“02428”配组后代的育性分离,稃尖色素及株高等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表明其广亲和性是由简单主基因控制,并与色素原基因C~+连锁,位于第1连锁群上.“02428”育性分离的遗传基础,是由2对独立遗传的孢子体育性基因控制.“02428”的半矮生性基因dd与籼稻的半矮生性基因SdSd是非等位的.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具有明显杂种优势,在籼、粳稻中确实存在亚种间杂交亲和性好的品种,而且这种广亲和性可以杂交转育,通过广泛杂交,完全可以筛选出结实正常,籽粒充实度好,生育期不超亲,株高适中,产量优势明显的杂交稻组合.

  • 相关文献

[1]育秧方式和栽插密度对“赣亚一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高北平,彭春瑞,李桂勇,廖军铖,邱才飞,陈春兰. 2004

[2]亚种间杂交稻施钾效应研究. 彭春瑞,涂田华,刘小林. 2000

[3]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谭酬志,邹小云,熊春梅,章彪雄,黄天宝. 2008

[4]利用配合力效应划分籼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 邹小云,傅军如,王经良,彭小松,朱昌兰,贺晓鹏,陈小荣,贺浩华,刘宜柏. 2008

[5]三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颜龙安,谢华安. 2016

[6]水稻空间诱变恢复杂种优势测定试验初报. 周炳炎,许秀钧. 2001

[7]三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Ⅲ.三交中晚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余守武,尹建华,刘宜柏,胡标林,邹国兴,彭志勤. 2005

[8]三交水稻的育种研究Ⅱ.三交中晚稻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余守武,刘宜柏,尹建华,胡标林,杨平,揭银泉. 2005

[9]水稻品种8504的广亲和性及其利用价值. 卢诚,潘皓,钟家有. 1993

[10]黑芝麻杂种优势研究. 乐美旺,曹开蔚,张冬仙,汤洁,饶月亮,周红英. 2006

[11]水稻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王晓玲,朱海涛,王智权,唐书升,张桂权,余传源. 2019

[12]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王智权,肖宇龙,王晓玲,雷建国,余传元. 2013

[13]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 段琉颖,吴婷,李霞,谢建坤,胡标林.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