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栽培模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洪鑫 1 ; 黄大山 2 ; 熊多根 3 ; 程飞虎 2 ; 袁展汽 1 ; 曹开蔚 2 ; 黄雪花 1 ;

作者机构: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3.江西省南昌县粮油生产管理站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栽培模式;产量;氮素吸收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12 年 24 卷 07 期

页码: 64-66+70

摘要: 以超级早稻春光1号和超级晚稻淦鑫688为材料,采用抛秧方式,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其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晚稻的产量均以三高一保栽培模式和精确定量栽培模式>三控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三高一保栽培模式的有效穗数、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而精确定量栽培模式的有效穗数最高,但成穗率较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精确定量模式、三高一保模式和三控栽培模式可提高双季超级稻的生物产量、氮素积累总量和氮素利用率。三高一保栽培模式明显降低了生产100 kg籽粒的需氮量。

  • 相关文献

[1]双季超级稻“三高一保”栽培的产量形成特征研究. 彭春瑞,陈金,邱才飞,钱银飞,陈先茂,关贤交,邓国强,谢江,潘晓华. 2017

[2]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钱银飞,邱才飞,邵彩虹,陈先茂,关贤交,陈金,谢江,邓国强,彭春瑞. 2017

[3]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双季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钱银飞,关贤交,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陈金,谢江,邓国强,彭春瑞. 2016

[4]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谢江,邓国强,陈大洲,童金炳,伍守恒. 2015

[5]秧田施送嫁肥对双季超级稻分蘖期的节氮效应. 林洪鑫,曾文高,杨震,陈菊兰,陈金,陈先茂,彭春瑞. 2016

[6]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平衡的影响. 侯红乾,冀建华,刘益仁,黄永兰,冯兆滨,刘秀梅,胡兆平,韦礼和,王子君. 2018

[7]稻田不同轮作系统作物产量、效益和氮素吸收及前后作土壤养分动态比较研究. 刘宝林,邹小云,宋来强,官春云. 2017

[8]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林洪鑫,肖运萍,刘方平,才硕,刘仁根. 2012

[9]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杂交中稻‘中浙优1号’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彭春瑞,刘光荣,邱才飞,邵彩虹,陈先茂,谢江,邓国强,杨震,马国辉,刘键,任天志. 2011

[10]稻田不同轮作系统作物产量、效益和氮素吸收及前后作土壤养分动态比较研. 刘宝林,邹小云,宋来强,官春. 2017

[11]优化栽培模式提高双季稻产量. 钱银飞,曾勇军,陈金,谢江,吴玉成,杨小华,彭春瑞. 2020

[12]江西省双季稻"早籼晚粳"种植模式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 乐丽红,黄梅梅,何虎,帅鹏,杨宙,邱在辉,肖宇龙,刘凯丽,蔡辉,杨红兰,何峰,胡雨,平先良. 2023

[13]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冯兆滨,冀建华,侯红乾,王萍,刘益仁,刘光荣,刘秀梅. 2016

[14]赣北地区稻-稻-紫云英轮作体系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常单娜,王慧,周国朋,高嵩涓,刘佳,徐昌旭,曹卫东. 2023

[15]南昌地区郁金香栽培模式研究. 宋小民,廖元柱,陈萍,李宝光,钱璐,陶秀花. 2016

[16]赣优系列苦瓜一年两茬栽培模式. 万新建,缪南生,郑旭,赵萍,熊德桃. 2010

[17]栽培模式对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赵萍,刘洋,张玉烛. 2017

[18]晚稻早种栽培模式中水稻米质变化特征研究. 吴延寿,陈春莲,尹建华,熊运华,黄永萍. 2016

[19]生物黑炭用量对赣东北双季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柳开楼,夏桂龙,李亚贞,余跑兰. 2015

[20]硅肥对早稻群体生产力和镉吸收的影响. 余跑兰,肖小军,陈燕,李亚贞,杨林,雷媛媛,柳开楼.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