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SRAP标记划分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群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邹小云 1 ; 宋来强 1 ; 陈伦林 1 ; 李书宇 1 ; 邹晓芬 1 ; 张建模 1 ;

作者机构: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群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11 年 23 卷 04 期

页码: 1-4

摘要: 利用SRAP分子标记研究了来自国内外50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品种的遗传变异,从12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带型稳定的15对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了140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数为9.3个,变化范围2~16个;平均PIC值为0.529,变化范围为0.27~0.73;遗传距离范围为0.0838~0.4326。经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将50份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群间遗传距离大于群内遗传距离,基本反映了品种的地源差异,表明SRAP标记可以有效地区分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划分结果客观合理。

  • 相关文献

[1]SSR和SRAP标记揭示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分析. 陈伦林,邹小云,李书宇,邹晓芬,张建模,宋来强. 2008

[2]甘蓝型油菜极早熟种质资源分析及遗传改良. 陈伦林,邹晓芬,李书宇,邹小云,熊洁,张建模,宋来强. 2013

[3]甘蓝型油菜叶缘裂刻性状特征及其遗传分析. 涂玉琴,孙建,戴兴临,汤洁,涂伟凤,邵华强. 2013

[4]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长期保存技术. 李书宇,陈伦林,邹晓芬,熊洁,张建模,宋来强. 2013

[5]不同甘蓝型油菜基因型氮营养效率差异的研究. 邹小云,熊洁,宋来强,邹晓芬,陈伦林,李书宇,官春云. 2015

[6]基于SLAF-seq技术鉴定甘蓝型油菜叶缘裂刻性状候选基因. 涂玉琴,张洋,辛佳佳,涂伟凤,汤洁,戴兴临. 2019

[7]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后代抗旱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熊任香,涂伟凤,涂玉琴,汤洁,戴兴临. 2011

[8]除草剂乙草胺胁迫下油菜品种的耐药生理研究. 丁戈,熊洁,陈伦林,李书宇,宋来强. 2022

[9]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1009”的选育. 汤洁,戴兴临,涂玉琴,涂伟凤,王丽钦. 2016

[10]不同基因型油菜耐铝性及其根系形态对铝胁迫的响应. 熊洁,丁戈,陈伦林,李书宇,邹小云,黄杨,宋来强. 2021

[11]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不育系的创制及赣油杂8号的选育. 陈伦林,李书宇,邹小云,邹晓芬,熊洁,张建模,宋来强. 2014

[12]初花期干旱对甘蓝型油菜生理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熊洁,陈伦林,邹晓芬,邹小云,李书宇,宋来强. 2015

[13]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创制有限花序新种质. 涂玉琴,汤洁,张洋,辛佳佳,涂伟凤,姬红利,戴兴临. 2020

[14]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铝胁迫下甘蓝型油菜新内参基因的发掘与引物开发. 丁戈,黄杨,陈伦林,李书宇,宋来强,熊洁. 2021

[15]甘蓝型油菜早熟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李书宇,黄杨,熊洁,丁戈,陈伦林,宋来强. 2021

[16]一种油菜组织高通量研磨技术及其在甘蓝型油菜镉吸收研究上的应用. 万何平,陈伦林,钱佳丽,沈金雄,傅廷栋. 2019

[17]优质高产油量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6号的选育. 李书宇,陈伦林,熊洁,邹晓芬,邹小云,宋来强. 2015

[18]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选育新品系的主要性状及其硼效应研究. 汤洁,张弢,宋来强,熊任香,邹晓芬,张建模,戴兴临. 2007

[19]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周会汶,吴兰花,韩德鹏,郑伟,余跑兰,吴杨,肖小军. 2024

[20]菜、油两用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赣油杂2号的选育. 宋来强,邹晓芬,张建模,熊任香,邹小云,贺兴文.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