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及土壤肥力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兰孟焦 1 ; 张辉 2 ; 肖满秋 1 ; 潘皓 1 ; 侯隆英 1 ; 张永春 2 ; 吴问胜 1 ;

作者机构: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甘薯;产量;土壤肥力;有机肥;养分吸收;氮素利用率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23 年 32 卷 001 期

页码: 44-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江西甘薯主产区化肥投入量大、养分施用不均衡及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赣薯4号'为试验对象,设置不施肥(T1)、习惯施肥(T2)、配方施肥(T3)、配方施肥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20%(T4)、配方施肥减氮20%(T5)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甘薯叶面积、产量、土壤肥力、养分吸收以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各处理(T3、T4、T5)较T2提高了甘薯叶面积指数,并在移栽后60 d达到峰值,T4、T5在甘薯生产后期(90~120 d)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配方施肥各处理提高了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其中T5的单株结薯数、块根产量最高,为T2的1.73倍和1.87倍;单个薯块质量、商品薯率以T3最高,其次为T4.与T2相比,配方施肥各处理改善了成熟期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了 117.57%~130.91%;速效钾含量增加了 10.19%~20.37%;碱解氮含量增加了 19.04%~27.38%、土壤pH提高了0.05~0.14.配方施肥各处理促进了甘薯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其中块根氮、磷、钾吸收量以T5最高,分别较T2显著提高187.02%、87.62%、80.80%;茎叶氮、磷吸收量以T4最高,分别较T2提高55.98%、49.87%,茎叶钾吸收量以T5最高,较T2显著提高43.05%.T5的氮素总积累量、表观利用率、收获指数和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06.82 kg·hm-2、62.83%、61.75%和380.02.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配方施肥减氮20%可显著提高甘薯产量、土壤肥力和氮素积累利用率.

  • 相关文献

[1]长期化肥和有机肥施用对双季稻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特征的影响. 柳开楼,张会民,韩天富,周利军,李大明,胡志华,黄庆海,叶会财,徐小林,胡惠文. 2017

[2]不同类型氮肥品种一次性基施对双季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谢江,邓国强,彭春瑞. 2015

[3]水稻微核心种质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的鉴定评价及其相关分析. 黎毛毛,万建林,黄永兰,曹桂兰,陈红萍,韩龙植. 2011

[4]双季超级稻“三高一保”栽培的产量形成特征研究. 彭春瑞,陈金,邱才飞,钱银飞,陈先茂,关贤交,邓国强,谢江,潘晓华. 2017

[5]施肥对红壤地区直播油菜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王寅,鲁剑巍,李小坤,刘波,袁福生,肖志强. 2012

[6]化肥与紫云英不同配比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徐昌旭,谢志坚,彭春瑞,王美清. 2010

[7]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汤雷雷,万开元,李祖章,陈防. 2011

[8]翻压绿肥后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徐昌旭,谢志坚,曹卫东,许政良,苏全平,李水荣,王云,秦文婧. 2011

[9]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钱银飞,邱才飞,邵彩虹,陈先茂,谢江,邓国强,李思亮,左卫东,彭春瑞. 2011

[10]南方红壤区稻-稻连作体系下氮肥减施模式研究. 侯红乾,冀建华,刘光荣,刘益仁,刘秀梅,程正新,杨俊诚,文石林. 2012

[11]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侯红乾,刘秀梅,刘光荣,李祖章,刘益仁,黄永兰,冀建华,邵彩虹,王福全. 2011

[12]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潜育化水稻土的改良效应. 余喜初,柳开楼,李大明,黄庆海,胡惠文,叶会财,徐小林,王赛莲. 2014

[13]配施有机肥对潜育化水稻土的培肥效果. 周利军,叶会财,李大明,余喜初,柳开楼,徐小林,胡惠文,王赛莲. 2016

[14]不同比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陈青春,李明,朱秋明,赵羽凡,詹梅梅,邓翠婷,袁诗浓,叶俊希,李艳大. 2018

[15]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刘增兵,束爱萍,刘光荣,李祖章,张文学,袁福生,胡启锋. 2018

[16]不同比例猪粪有机肥配施对稻穗不同部位氮含量分布的影响. 唐先干,秦文婧,谢金水,王萍,侯红乾,李祖章,刘光荣. 2018

[17]不同比例猪粪有机肥配施对稻穗不同部位氮含量分布的影响. 唐先干,秦文婧,谢金水,王萍,侯红乾,李祖章,刘光荣. 2018

[18]甘薯新品种赣渝3号的选育及产量和生理特性研究. 兰孟焦,吴问胜,傅玉凡,黄水金,潘皓,熊军. 2015

[19]甘薯块根特性的生态变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李强,辛国胜,吴问胜,王良平,张允刚,王欣,唐维,李秀英,马代夫. 2012

[20]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和甘薯产量的影响. 兰孟焦,吴问胜,潘浩,熊军,曹瑛.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