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西省双季稻"早籼晚粳"种植模式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乐丽红 1 ; 黄梅梅 2 ; 何虎 3 ; 帅鹏 3 ; 杨宙 3 ; 邱在辉 3 ; 肖宇龙 3 ; 刘凯丽 2 ; 蔡辉 4 ; 杨红兰 4 ; 何峰 4 ; 胡雨 2 ; 平先良 2 ;

作者机构: 1.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2.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4.定南县农业农村局

关键词: 早籼晚粳;生育期;温光利用;栽培模式;周年;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23 年 35 卷 009 期

页码: 201-206

摘要: 通过设置"早籼晚粳"、优质稻全程机械化2种常用栽培模式,对比分析了周年产量构成、温光资源利用、氮肥利用、水分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差异,探索了"早籼晚粳"模式高产的形成机理及高经济效益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与晚籼稻相比较,籼粳杂交稻生育期更长,灌浆结实期延长了25 d,可充分利用晚稻后期10月下旬—11月上中旬的温光资源,并且籼粳杂交稻穗大粒多、总颖花量大、库容量大,干物质积累量多,因此能获得更高的产量;与全程机械化模式相比,"早籼晚粳"模式周年产量增幅为17.57%,周年光能利用率增幅为12.68%,周年热能利用率增幅为14.07%,周年氮肥利用率增幅为6.89%,周年水分利用率增幅为11.63%,周年经济效益增加了2770元/hm2."早籼晚粳"模式可充分利用南方稻区双季稻温光资源,大幅提升产量、水资源、温光资源及经济效益,适合在江西省进行大面积推广.

  • 相关文献

[1]优化栽培模式提高双季稻产量. 钱银飞,曾勇军,陈金,谢江,吴玉成,杨小华,彭春瑞. 2020

[2]双季超级稻“三高一保”栽培的产量形成特征研究. 彭春瑞,陈金,邱才飞,钱银飞,陈先茂,关贤交,邓国强,谢江,潘晓华. 2017

[3]不同栽培模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林洪鑫,黄大山,熊多根,程飞虎,袁展汽,曹开蔚,黄雪花. 2012

[4]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影响研究——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例. 肖薇薇,许晶晶. 2016

[5]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胡志华,李大明,徐小林,黄庆海,柳开楼,胡惠文,叶会财,周利军,余喜初. 2017

[6]不同有机培肥模式下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收益评估. 胡志华,李大明,徐小林,余喜初,柳开楼,叶会财,周利军,胡惠文,黄庆海. 2017

[7]谷林套播油菜田杂草防除研究. 陈明,郑伟,叶川,肖国滨,肖小军,吴艳,郭志明. 2015

[8]红壤旱地花生//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吴艳,肖国滨,黄天宝,李亚贞,郑伟,肖小军,肖富良,吕伟生,叶川. 2018

[9]施用富硒肥对菠萝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邓鹏,黄荣华. 2022

[10]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张志华,林洪鑫,袁展汽,肖运萍,汪瑞清,吕丰娟. 2024

[11]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林洪鑫,潘晓华,袁展汽,肖运萍,刘仁根,汪瑞清,吕丰娟. 2018

[12]不同类型氮肥品种一次性基施对双季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谢江,邓国强,彭春瑞. 2015

[13]氮、磷、钾、硼肥施用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邹小云,陈伦林,李书宇,邹晓芬,张建模,宋来强. 2011

[14]早春覆盖对长江中下游绿芦笋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谢启鑫,周劲松,罗绍春,陈光宇,张岳平,尹玉玲,汤泳萍,熊春晖. 2015

[15]氮肥运筹对机插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王秀斌,徐新朋,孙静文,梁国庆,刘光荣,周卫. 2016

[16]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刘佳,张杰,秦文婧,杨成春,谢杰,王芳东,夏文建,项兴佳,刘光荣. 2016

[17]南方红壤区稻-稻连作体系下氮肥减施模式研究. 侯红乾,冀建华,刘光荣,刘益仁,刘秀梅,程正新,杨俊诚,文石林. 2012

[18]不同施肥措施对南方冬种马铃薯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宋惠洁,李大明,柳开楼,胡丹丹,胡志华,叶会财,胡惠文,余喜初. 2021

[19]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汤雷雷,万开元,李祖章,陈防. 2011

[20]不同氮磷钾处理对木薯产量、养分积累、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林洪鑫,袁展汽,刘仁根,肖运萍,黄雪花,汪瑞清.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